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六尺巷里的那些人和事

封面

作者:胡堡冬

页数:209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50297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六尺巷,我已经找不到宰相张英,只找到一个传说。在传说中,我找不到六尺巷,只找到一首诗。在诗中我找到了君子,那便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宰相走了,他留下一首诗,那个梳着马尾辫的朝代走了,留下这条六尺巷,六尺巷不知是否会走,但故事肯定还在传扬……

目录

写作与初衷(序言)

第一章 “德义”六尺巷(引言)
六尺巷从哪里来
桐城张氏何处来
张氏寻脉
张家与桐城大家世族的关系
张家的女人不简单
张家仕宦
张英的文化遗产一-六尺巷

第二章 诗书传家日月长(引言)
崇文重教的张家
张家进士知多少
张家画家知多少
张家名媛知多少
重视教育的张秉文
书卷乃养心妙物
张英的境界
耕读者之歌
……

第三章 义德流芳(引言)
第四章 君子之道(引言)
第五章 六尺巷散章(引言)

节选

  《六尺巷里的那些人和事》:  自明清以来,桐城一直以重教兴学著称,这与桐城的大家世族始终把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科举之风盛行有关。清代诗人姚清泉在其诗集《龙眠风雅》中写道:“桐城好,课子重名师。四时八节情义重,两饭三茶恐怕迟,学俸好元丝。”诗意晓畅易懂,说的正是桐城明清以来崇文重教、尊师俸学的美好习俗。  张氏家族从六世祖张淳中进士,开创靠持书苦读走上仕宦之途,由此,张家便诗书传家,无论经历怎样的社会动荡也绝不放弃,始终是坚守着种田读书之道。文化提升了这个家族的品质,教育改变了张氏家族的命运。同时,他们的垂范作用,也促进了桐城人崇文重教意识的形成。大家世族高居社会的顶端,他们得风气之先,感知天下大势,受人瞩目和尊重,一言一行,都成为普通百姓的引领者和风向标,从而形成了桐城人的“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追求知识、勤俭持家的理念。明清时期,从何唐辞官归里,守贫办教育,培养出赵锐、彭实、张夔、江鲸等一批硕颜俊儒,到方学渐讲学桐川书院,这些都对桐城读书氛围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宰相张英在其家训《聪训斋语》中指出:“其有福者,佐以读书;其无福者,便生他想。”显然,在张英的眼里,尊重知识口推崇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他认为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反之,不学无术,就会缺少规矩的约束,便生是非。那么,这种幸福的根源在哪里?中国古代士大夫们,把读书当成改变命运的敲门砖,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获得功名的最好选择,又是最体面的事,所以,这就是张英说的“有福者”。“桐城好,理学缅先贤,衣冠海内瞻师范,著述儒林有秘传,风雅古龙眠。”(清·姚清泉著《龙眠杂忆》)崇文重教,尊崇传统,张英称赞方学渐“以布衣振风教,食其泽者累世”。先贤的影响,香风熏染,代代受益……  张家高度重视教育,在老宰相张英的《聪训斋语》中和小宰相张廷玉的《澄怀园语》中,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论述,这既是父子宰相的心得感悟,也是维系家族发展的肺腑之言,更是对后人的激励。而张家的子孙在家训中深悟其道,发奋苦读,通过科举取得功名、跻身仕途者比比皆是。纵观张氏家族崇文重教的经验,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课重名师,家馆传习  明清时期,桐城大家世族对子女的教育,很多都是在家设家馆,聘请塾师,进行授课。这是因为桐城的很多官员身在外地,而本地的正规学校很少,无法教授子弟。如果是商人,更是无暇顾及。老宰相张英在京城做官,整天围着皇上转,国事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回家教子女们读书,所以,选择名师在家馆授课,是唯一的选择。名师大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可能是颇有成就的大家名流,如戴名世、刘大櫆等,他们既是桐城文化的代表人物,又是识文断字的高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更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理论家;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弟子,令人侧目,很多人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张英当时就曾聘请了戴名世到家中担任塾师,教授张廷玉和张廷璐等子女读书;而戴名世在当时,已经是名冠江南的名士了,他考授知县都不当,而是选择游历齐鲁江浙等地,以砥砺人生。可以说,桐城的那些名师名流都是饱学之士。  二、世族姻缘,家学互通  桐城大家世族的联姻,既是阶层间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选择,也是价值观、文化理念的相互认同、相互交融。张英家族和姚氏、方氏、马氏、齐氏、胡氏等桐城的大家世族有婚姻关系,而且这种联姻,最多的是与方家。桐城的世族都是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如方家,名流名宦,文学家、科学家迭出,是中国著名的家族;又如姚家,姚文然、姚鼐、姚莹等,如星辰灿烂。这样的婚姻,无疑是再次的文化交融、世家地位上的认可和精神上的契合!这些家族也无一例外地把教育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婚姻推动了教育资源的整合,让知识更好地灌输到家族子弟的心里,为他们走向社会和官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六尺巷里的那些人和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