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天唐著
页数:282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270667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雪赢乾坤(天唐诗词文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140首诗词、24篇散文,其中多数均已在报刊上发表。该作品集由五个部分组成,靠前部分至第四部分为诗词,按时间进行分配排列;第五部分为散文。文稿内容以写景,抒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主。
作者简介
天唐,回族,宁夏海原人,因同名同姓者众多,常以“天唐”笔名刊文。自幼与众兄弟饮南华山下五桥沟清凉窖存之水,食父母勤劳耕耘之粗粮淡饭长大成人。 回首寒往暑来,从城外乡间小路迈步到如今。秉承厚道,自强不息。先求学于京华腹地之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后就读于“塞上江南”之北方民族大学。期间,深受各民族兄弟妇妹之厚爱,沐浴众多老师之文化滋养,随后踏上漫漫从警路。三十载风雨兼程,个中滋味,更与何人说! 闲来诗词文以抒怀,常有拙作见诸《朔方》《黄河文学》《夏风》《寰球诗声》《葫芦河》《原州》等杂志;后又捕捉光影之美轮美奂,探寻心理之奥妙无穷。如此经年,落得些许浮名,并享宁夏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图说中国会员之诸多名分。2017年7月参加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
本书特色
《雪赢乾坤(天唐诗词文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140首诗词、24篇散文。因作者工作在公安战线上,所以其中一些诗词、文章也歌颂了公安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及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无不符合出版规定之内容。作者文学功底较为深厚,诗词立意较高,用词准确,表述简洁通顺、质朴练达。
天唐进行诗词创作,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尤其难能可贵。
目录
回家
清平乐·六盘五月雪
游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西江月·题西宁国际村
好事近·安居
浪淘沙·泾源行
泾源县之凉殿峡及小南川
登安徽黄山
蝶恋花·诗言志
西江月·“三八”序曲
好事近·新生命
浪淘沙·风雪乱三月
好事近·与百军聊天
菩萨蛮·答诸君
如梦令·归途见闻于火车上
卜算子·固原秦长城
清平乐·题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破阵乐·与青年僧人对话于西宁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减字木兰花·春色满院
蝶恋花·女儿周岁
菩萨蛮·纪念任俊璧同志
踏莎行·固原古雁岭游记
清平乐·月亮山
清平乐·话别
满江红·国殇
乡下孤独的老人
清平乐·西吉永清湖
清平乐·沙尘暴
固原清水河边
西江月·“严打”
羊年贺词
清平乐·固原古雁塔
西江月·纪念杨锐同志
清平乐·彭阳茹河瀑布之鳄鱼岛
西江月·蛟龙出山
忆江南·春殇
萧关
晨登程儿山摄雪景
南乡子·百年古堡
南乡子·嘎拉木
南乡子·荡羌寨
固原公安赋
第二篇 热浪徘徊在心灵的上空
盲人老李
听雨
开学
游赵千户大林沟
山城及时雨
减字木兰花·固原峡口培训基地
清平乐·庐山诺那塔院
忆江南·庐山
贺胡则丘先生八十大寿
看美图有感
余地
清平乐·纪念刘彦平同志
古雁岭
土豆赞
忆江南·西吉震湖
采桑子·镜览须弥怪石沟
清平乐·赏河川芍药花记
蝶恋花·西北“红豆”嘎拉木
第三篇 细雨浸润过的落叶
作诗
忧虑
柳树赞
洋芋
晨步田埂
宁夏六盘山
云南丽江雨景
过原州云雾山
长相思·自题
清平乐·听音乐
诉衷情·晚风袭来
西江月·忆长征
浪淘沙·中秋
清平乐·凤城银川
菩萨蛮·刘华先生及其《山风诗梦》
虞美人·曲谱黄昏
清平乐·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环月轨道
西江月·固原飞机场开工典礼
满江红·铁血警营
清平乐·山城秋吟
满江红·致母校
大连至烟台海上
清平乐·朝觐
虞美人·寄语秋天
清平乐·致龚峰同志
清平乐·南国风情
清平乐·秋游北京红螺寺
清平乐·泾源白云寺
西江月·诗词评论
浪淘沙·出师银川
雅晨学画
致同学们
浪淘沙·钓鱼岛
满江红·东海风云
清平乐·空城
浪淘沙·季节变换之思考
剑胆琴心
寄语女儿
鎏金银壶
不朽丰碑——张贤亮
清平乐·南华山
浪淘沙·中华黄河坛
第四篇 雪花飞扬的时候
牵挂
茶壶
赶往案发现场路上
中河大营城
于晨雪中独游固原西湖公园
下乡
元旦晨登固原东岳山
菩萨蛮·盼郎归
设卡堵截十二昼夜
到山那边去上学
同心梨花沟寻路
水调歌头·固原
南乡子·福银高速固原段通车典礼
西江月·福银高速固原段通车典礼
蝶恋花·往事如烟
浪淘沙·女儿考试回来
浪淘沙·警营岁月
鹧鸪天·信鸽
蝶恋花·驱车观雪景
菩萨蛮·赞凤阳作者散文
清平乐·题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
渔家傲·致马鑫先生
雪赢乾坤
清平乐·固原东岳山以南
踏莎行·致老师
踏莎行·借诗还雪
人生
清平乐·踏雪畅想
冬末洒落的最后时光
一幅配乐山水画
为筹备固原诗词学会而作
寄语
恭贺何守成先生书画作品再度获奖
西江月·诀别
浪淘沙·致“110”并接处(辅)警
浪淘沙·自题
浪淘沙·致雅妮、雅晨
蝶恋花·与音乐同步
悼念杨珍同志
西江月·炭山石岘子“动物世界”
头营马园古城墙边
乌夜啼·与朋友同救小姐妹
采桑子·陪林博士访撒家台
第五篇 蓝天白云下的黄土地
乡村:没有雕琢的美丽
游彭阳茹河瀑布记
同行者同心
寺口子的前世今生
城堡:失落的风景
嘎拉木红了,我们的心寒了
蓝天白云下的南华山
隆德散记
情系锅锅炉
这里的“动物世界”更精彩——宁夏固原炭山石岘子象形石发现记
春风独步五原山——拜谒固原二十里铺拱北记
夏游西吉震湖记
致秋天的一封信
中河包家堡百年古柳
被阳光遗忘的女人
仅用吃苦耐劳形容他们是不够的——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警察同事们
秋收
即将消失的村庄
附中,我们的精神家园
感恩之心从陪伴开始——王良明老师并师母宁夏西海固之行散记
金玉国:宁夏书画界一个大写的人
孤独艺术在山野中诞生
阳光偏爱的山村
油画:绝处逢生
后记诗化文山千里雪,花开书海浪滔天
节选
《雪赢乾坤 天唐诗词文集》: 乡村:没有雕琢的美丽 人们习惯于游历车马拥挤的名山大川,而那些经历了沧桑巨变的乡村自然景致在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前,永远是被遗忘的美丽,尤其现在没有农村背景的城市人,或许心中已没有了乡村的概念。这不是他们的悲哀,而是我们的淡漠。因此与朋友弃远足而近游,令人惊讶于乡村的平淡美,让人陶醉其间而不能自拔,不免唤醒了我们的追忆。 开斋节放假期间,从固原出发驱车过寺口子进入海原境内,由于车载导航工作不力,将我们误导入乡村路上,我们也就将错就错。没想到乡村道路几乎全是硬化的水泥路,尽管一些地段会车是困难的,但是乡村车辆很少,发生会车的概率是很低的,因此,一路畅通,却发现了别样的风景。 到处绿草如盖。山抱山,沟连沟,层层梯田排布有序,庄家颜色各有不同,依山势和耕作方便而居的村寨星星点点,一些劳作的村民忙于抢收粮食,抡起镰刀,挥汗如雨。一对邻居姐妹在地里相互帮助收割豌豆的情景,曾使我们驻足。那些没有下地干过活的人难以想象在大热天农民埋头抢收粮食的情景。 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很熟练地持镰刀“消灭”了满地的豌豆,黝黑的脸上滚落豆大的汗珠。他说他从海原中学高中毕业,参加完高考,马上要上大学了。笔者与他拉话并祝贺他,他很礼貌地说谢谢,看得出来他并不看好即将上的大学,这时他的母亲走来说你们给开导开导。我们说你能把一地的豌豆割倒,说明你有战胜未来所有困难的毅力和勇气,上什么样的大学并不要紧,关键在大学要学到走向社会的本领,这是根本所在。他听后脸上露出了笑容。离开后我很后悔没有要下他的电话号码。在离小伙子所在村庄不远的另一个地方,我们发现了母女同样割豌豆的场景。农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帮大人干农活的,更是具有普遍性,这种在劳动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的,说起城里的孩子,简直叫人无语。我们顺着乡村的道路前行,沿途花草、树木、人家、山峦、沟坎、庄稼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图画所发出的声响,需要观赏它的人静静倾听和仔细思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需要走近它、亲近它、爱惜它,这样心灵才能有美感和惬意。离开城市喧嚣的那一刻直至来到久违的乡村,心里一直有一种清爽的感觉,眼前一切是那么熟悉,仿佛是梦中出现的画面,那些自然勾画出的线条轮廓历历在目、清晰流畅。这是几十年后风调雨顺带来的变化,是人类遵循自然法则后的回报。试想,多年前,掠夺式的放牧和砍伐,粗放密集式的经营,曾使这里的山川失去了植被,烈日烘烤,大地生烟,人心浮躁,万物生灵嗷嗷待哺,一切处在焦灼状态。如今天蓝蓝,地绿绿,草青青,水泥马路延伸到每个村庄,引来了村外的人驻足凝望,用镜头抓住美丽的瞬间,告诉山外面的人,这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大地之上白云变换着姿态,悠闲舒缓:天空之下村庄星罗棋布,清净安然。白云飘动的地方,一眼望不到天边的油菜花,惹来了勤奋的蜜蜂左右翻飞,各色蝴蝶嬉戏其间。它们习惯了无人打搅的生活,无拘无束。在它们的领地上,聪明的人最好做一个明智的观众,否则蜜蜂将会使人暴跳如雷。 从低洼处一直沿村路向前的过程,如果仅凭步行是很艰难的。好在我们驱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当然这也是我们自愿的,因为我们不是赶集的。到了南华山,我们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远处天空一半晴,一半阴,阴晴分割的地方,不是沿山盘飘雨,就是黄云清亮。而近处的山棱角分明,脉络清晰,绿草遮掩。因为几声响亮的雷鸣,屏蔽了百鸟争鸣。从驻足地方向南嘹望,天上的白云又像缀满的葡萄串串相连,枝丫沉重直逼山头。连忙抓住这一幕,我们兴奋不已,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人好多时候是生活在偶然性之中,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运气好了事半功倍,运气差了功半事倍。既然这样何不与此山此景留影以示纪念呢?我想山甘愿为人做背景,人为何不能为山当高峰呢!有道是山高人为峰,仁善乾坤大。至于仁善之境界,非诚实笃行不可,只有感悟大自然的博大,人才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渺小。山给予人最大的看点就是它不仅有高峰,而且有连绵不断的脊梁。正因有脊梁的存在,人便从中得到许多启示,才有向人生高地拼搏的动力。有个悠闲行走于山林的回族大哥,或许平时忙碌没有机会到此一游,看他轻松矫健的样子,想必正怡然自得于此刻的景色。而被风景撩拨得激动不已的摄影师一路走来,依然步履坚定,自信的脸上流露出满足于此行收获的微笑。 踏着余晖,准备结束一天的行程时,我们意外发现了一处依山傍海的地方——盖牌。夕阳落山时,山倒映于水中,芦苇静悄悄地守候在水边,突然一只野鸭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在余晖的簇拥下向我们游来,身后留下的波纹渐行渐远,虽然没有抓住“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瞬间,但我们看到了野鸭下水的刹那间,余晖照耀、水花溅飞的场景。看来平静的地方蕴藏着不平静,只是缺乏发现的目光,对于整个西海固而言亦是如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