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封面

作者:靳彤 著

页数:284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04617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理论研究,着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进行解析;中篇是实践研究;旨在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和评价方案,解决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下篇是教学设计;对三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

作者简介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投,硕士生导师,语文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项并主持子课题两项,现主持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两项。在权威核心、帕口、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发表深度新闻分析报道上百万字。参与专著三部。 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三等奖,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一等奖。

本书特色


本书力图从理论及操作的层面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体系,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共分三篇。.
上篇:理论研究,共分三章,主要研究以下问题:其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渊源与界定。其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分解。..
中篇:实践研究,共分三章,主要进行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的构建。其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其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案的构建。
下篇:教学设计。…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理论研究
第一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论
第一节中国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简况
一萌芽期(1919—1936)
二形成期(1937—1949)
三发展期(1949—1978)
四重建期(1978—2000)
五成熟期(2001—)
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课程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活动课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二活动性
三开放性
四参与性
第二章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理论建构
第一节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力提出的背景
二加德纳对智力的界定及重新结构
三加德纳理论对于课程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理论阐释
一目标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
二基本特征:多元统整
三达成途径:发展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
四基本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五实现方式: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第三章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目标体系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综合性学习目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各阶段目标的表述
二《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特点
第二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指向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显性目标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隐性目标
第三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分解
一方法性知识目标分解
二能力目标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解析
中篇实践研究
第四章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节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递进原则
二真实情境原则
三语言活动中心
四周期性原则
第二节多元化子模式群的构建
一活动组织模式
二观察体验模式
三调查分析模式
四问题解决模式
五研究学习模式
第三节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题确定原则
二阶段反馈原则
三学生中心原则
四合作学习原则
第五章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概述
第一节学生评价与语文学科学生评价
一教育评价与学生评价
二新课程学生评价的特点..
三语文学科学生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
一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可采用的学生评价方式
一真实性评价
二表现性评价
三苏格拉底式讨论评价
四档案袋评价
五非正式评价
六目标游离评价
第六章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方案
第一节评价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二交际中心原则
三综合评价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多主体原则
第二节评价方案——以档案袋为载体的多元评价方案
一档案袋中的材料
二多元评价方案
三评价量表——按评价内容划分
四评价量表——按年级与模式划分
五评价量表——目标游离评价表
下篇教学设计
第七章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第一节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一活动组织模式(七年级上册)
二观察体验模式(七年级下册)
三调查分析模式(八年级上册)
四问题解决模式(八年级下册)
五研究学习模式(九年级)
第二节一般性教学设计
第八章语文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活动组织模式(七年级上册)
二观察体验模式(七年级下册)
三调查分析模式(八年级上册)
四问题解决模式(八年级下册)
五研究学习模式(九年级上册)
第九章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活动组织模式(七年级上册)
二观察体验模式(七年级下册)
三调查分析模式(八年级上册)
四问题解决模式(八年级下册)
五研究学习模式(九年级)
第十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计划表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现行三个版本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录
后记…

节选

第一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代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课题,《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它便成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可以改善中国陈旧的语文课程结构,优化语文教学形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中国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简况
语文独立设科已逾百年,这期间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均未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法,但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这一独立的教学形态,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而是语文学科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必然,从历史维度予以观照,有利于把握新课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本身就是以语文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近代学校教育诞生以前的私塾式教育,没有严格的学科划分,但学习的内容涉及面极广,综合性极强。从蒙幼时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后来的《诗经》、《论语》等四书五经,无一不是容纳了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习。除文、史、哲、伦理、自然等的综合外,中国古代教育还呈现出“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教育本身就体现出了学科间整合及学科内部整合的特点。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