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封面

作者:邹瑛

页数:15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82410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从技术、理论、国别、组织、比较和对策等角度切入,全面考察了全球主要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战略与监管手段,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比较,探讨了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与监管的新挑战,指出了我国网络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将互联网信息安全与监管技术有机结合,重点研究了我国互联网监管领域的热点、难点及其相应对策、建议。如果一《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其历史使命,那么《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的历史使命就在于为我国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战略的评估、制定和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对策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发展与网络空间建构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建构及其现实效应
第三节 全球各国网络空间发展概况与水平评估
第四节 网络空间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权力

第二章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
第一节 从传统安全观到新安全观
第二节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的威胁与保障
第三节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国家战略

第三章 全球主要国家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战略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德国
第四节 法国
第五节 俄罗斯
第六节 爱沙尼亚
第七节 加拿大
第八节 澳大利亚
第九节 日本
第十节 韩国
第十一节 印度
第十二节 伊朗
第十三节 巴西
第十四节 中国

第四章 国际组织网络信息安全战略
第一节 联合国及国际电信联盟
第二节 欧盟
第三节 国际刑警组织
第四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第五节 亚太经合组织
第六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第七节 上海合作组织

第五章 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
第一节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第二节 知名网络舆情服务系统简介
第三节 企业搜索与垂直搜索
第四节 互联网监控与不良信息过滤系统
第五节 微博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节选

  《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三、网络空间信息资源与信息权力的国际竞争  (一)网络空间信息资源的国际竞争  随着网络空间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包括资本、信息、技术、商品、服务和技术劳工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始在全球网络结构中流动。任何一个不能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国家,都有可能被排斥在全球新经济体系之外。然而,对于每一个接入网络空间的国家而言,需要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投入,从而可能会短期提高社会运行成本;同时,也可能削弱国家对资源的掌控能力,从而导致传统主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  如前所述,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是指包括与信息内容的产生、传播、存储等活动相关的设备、人员、系统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因此,网络空间信息资源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以国家为主体的信息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竞争、网络空间资源的控制竞争和网络准备程度竞争三个方面。在国际分工竞争方面,参与国的着眼点在于有效利用本国生产要素,扩大信息技术类的国际贸易份额。信息技术类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产品;二是运行信息基础设施的软件产品;三是借助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传播的内容产品。由于信息产业的生产链较长,因而各参与国在信息产品贸易中形成了深度的分工协作和依存关系。每个国家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条件,有选择、有目的、有策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在网络资源的控制竞争方面,首先,对资源的掌控意味着权力的提升,因此,核心信息和知识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占有和控制它们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目标;其次,网络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各国在存储空间、运算空间、地址资源和无线电带宽资源等方面展开了竞争。在网络准备度方面,国际上通常采用世界经济论坛与哈佛大学开发的“网络就绪指数”指标体系来比较各国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情况。  在全球网络空间发展的竞争中,美国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厚的资本市场、开放的智力移民体系、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众多的IT从业人员以及鼓励变革和冒险的社会氛围等综合素质在本轮技术变革中取得了领先地位,而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曾经面临着同样的历史机遇,但因各种缘由没能成为网络空间发展的策源地。  (二)网络空间信息权力的国际竞争  网络空间信息权力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管理权的国际竞争。1968年,因军事需要,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在美国诞生,美国因此有了首创者的优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确立了对互联网域名管理的特权。在互联网全球化之前,美国政府扮演的是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对链接到美国境内根目录服务器上的国家和组织来说,美国当然成了管理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对国际互联网管辖权的争议越来越大,出现了一面是各国关于互联网管理多元化的呼声,一面是美国极力维护互联网管理霸权地位的局面。  1998年,俄罗斯曾积极推动通过一个联合国范围内的合约,试图让联合国在解决网络空间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对美国独控网络空间管理权的现状表示不满。2003年1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达成的共识认为,互联网的国际管理必须是多边、透明和民主的,并有政府、私营部门、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的充分参与。它应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普遍接人,并保证互联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同时考虑到语言的多样性。2004年,为解决互联网的全球性统一管理问题,联合国成立了“互联网管理”工作组。然而,由于互联网域名和地址管理仍由ICANN负责,该工作组的处境十分尴尬。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提出了实现全球信息社会的日程,重点解决IP地址资源、根服务器管理、相关技术标准、接口和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向多语种过渡的问题。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却以423票对O票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政府明确表明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权神圣不可侵犯。迫于来自国际社会和美国国会的双重压力,美国商务部于2005年6月30日提出了关于互联网管理的四原则:第一,互联网对世界经济十分重要,域名服务器对互联网安全至关重要,应当维持美国对根服务器等核心基础设施管理的一贯作用;第二,认定ICANN是目前最合适的互联网技术管理者,美国政府将坚持不懈地予以支持;第三,美国政府认同各国政府对其国家域顶级域名的主权关注;第四,美国政府不反对旨在增进互联网功能的全球多边对话。这些原则一方面表达了美国决不放弃对互联网的控制权的意志,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美国对各国的呼吁略有妥协。2007年,第二届全球互联网治理论坛上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关于互联网重要资源分配和治理的问题。2011年9月,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向联合国提交世界网络空间行为国际准则,希望各国尽早就规范网络空间行为的规则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各国不应利用互联网实施敌对行为或制造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强调各国有责任保护本国信息和网络空间免受干扰与攻击破坏,并建议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互联网国际管理体系等。  当网络空间发展成全球各国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时,对其进行全球治理便成为一个正当而必然的要求。但是,既有的网络空间发展基础以及现实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网络空间信息资源和信息权力的主导地位,这种不平衡使得各国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与治理所展开的制度选择和战略博弈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