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雷著
页数:186页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5370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四章, 内容包括: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史家群像、 法律史学家对激荡时局回应、法律史家视角分歧与法律史学成果的丰富、法律史家与中华法律文明新旧转捩。
作者简介
张雷(1973一),河南永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员,历史学博士,商丘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目录
一、学术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二、本书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
三、本书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史家群像
第一节 法律史家的职业身份构成
一、政要法律史家群像
二、专业学者型法律史家群体
三、非专业学者型的法律史家群体
四、其他职业法律史家群体
第二节 法律史家的专业背景
一、法学出身的法律史家群体
二、史学出身的法律史家群体
三、其他专业背景的法律史家群体
第三节 法律史家的教育背景
一、国内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二、欧美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三、日本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第二章 法律史学家对激荡时局回应
第一节 学术救国、教育救国及学者使命的理论阐发
一、学术具有挽救国难功能论
二、教育救国论的理论阐发
三、知识阶层的自身使命反思
第二节 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学术救国理念的实践
一、法律史学的本质认识及社会功能阐发
二、法律史学科研究对象及内容的探讨
三、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构建
四、中国法律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第三节 法律史学教育:教育救国理论的践行
一、学制改革与法律史学教育的开端
二、法律史课程开设情况概览
三、法律史教学效果分析
第三章 法律史家视角分歧与法律史学成果的丰富
第一节 法治救国论勃兴与法律史学嬗变、分途
一、时局转换与近代法治救国思潮的勃兴
二、变法途径分歧与对待中国传统法文化态度的殊途同归
三、视界差异与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研究的视角分歧
第二节 新考据法律史学及成果举要
一、考据法律史学价值申辩
二、陈寅恪与隋唐法制考略
三、法律古籍的出土、整理与研究
第三节 史观学派及其成果举要
一、史观派治学特色
二、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理论的转型
三、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学术成就对中国法律史学近代化的启发
第四章 法律史家与中华法律文明新旧转捩
第一节 重塑中华法系:中国近代法治路向的积极探索
一、中华法系的精神及世界地位分析
二、中华法系的发展分期争鸣
三、中华法系重构的方法及方向
第二节 中国近代法律革新路径的探索
一、药方还贩古时丹:从文化传统中寻求改革之路
二、对传统法制的清算与对西法的膜拜
三、中西法律结合路径的选择
第三节 法律史家与司法实践效果优化
一、县政运动与县制研究的历史主义高涨
二、法律史家对县制建设的理论卓识
三、司法实践视域下法律史家价值评估结论
一、法律史家群体是法治近代化的主要推动者
二、法律史家识见与修养是法律史学社会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三、科学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视角是法律史学获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