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古印度简史

封面

作者:许海山

页数:372页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12880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早期国家的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物质基础,以及在演进过程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并以全新的视觉透视了古印度的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知识成就、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对外交流。

相关资料

书摘二、家庭生活 基于此种认识,哈维兰提出了许多假设——父系家居,即男子娶妻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任何时候2G_59号建筑都由长者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其子女组成)居住:长者根据长子身份和辈分排定,即兄长优先于弟弟。父亲优先于儿子。虽然这些假设只是推测性的,考古学证据也存在欠缺,而且2G一1号群落的发掘并不全面,但是哈维兰指出:“由于提出了与实际发掘情况惊人相符的假设,这样一来,在重复上演的‘剧目’中,各个‘演员’就可以配上自己的年龄,儿子也可以在父亲合理的年龄阶段出生,也就无需活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岁数。” 居址平台大多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组成群落,这一事实支持了哈维兰的推论——古典期玛雅人的家居形式是大家庭,而不是核心家庭(前古典期也同样如此,只是证据更少)。从南方的科潘遗址向北经过佩滕和伯利兹地区直到尤卡坦地区,在测绘图上都可以见到这种群落的存在,说明其具有普遍性。大家庭大概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亲缘关系的核心家庭,由两代人或几代人组成,供奉同一位祖先。大家庭的产生必然是一个核心家庭从其原先的母体群落中分立出来并且建立新住宅的结果,就像2G—1号群落的始建者建造2G—59号建筑一样。 一个关键性的假定是父系家居,而非母系家居,而且这一共同祖先也是男性,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文献记载支持了这一推论。哈维兰指出,日趋复杂的政治生活和男性在纪念性艺术作品中的突出位置都符合普遍性的民族学观察结果,即男性地位突出一般是与父系家居形式有关。在蒂卡尔遗址,男性墓葬的随葬器物多于女性,而且在重要建筑中埋葬的也多为男性。最后,从蒂卡尔和其他遗址部分破译的纪念性铭文表明,统治权是父系世袭的,父亲传位给儿子,暗示着父系继承。在蒂卡尔礼仪中心,父系继承方式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或许可以早到公元前1世纪,而与此相关的父系家居形式也至少可以上溯到这一时期。在前古典期晚段,蒂卡尔礼仪中心的妇女地位与男性相近,因为有某些证据表明随葬器物完全平等。但是哈维兰指出,随着一个复杂社会的日渐形成,男性地位也逐步更加突出起来。 无论是居住在庭院群落房屋的大家庭,还是组成一个大家庭的诸核心家庭,其规模都存在争议。有些学者在研究中使用每间房屋平均居住5.6人的“钱科姆模式”,但是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明古国简史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简述玛雅的历史,使读者对玛雅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下编简述玛雅辉煌的文化。在对历史顺序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看玛雅神秘的文化内容,就能够更好地认识玛雅古文明的神奇色彩了。

目录

前言上编:古玛雅历史概览导 论第一章 古玛雅的发现第一节 玛雅概览一、玛雅文明的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古印度简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