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真理没有门槛高兆栋:高兆栋文集

封面

作者:高兆栋著

页数:253页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50058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真理没有门槛(高兆栋文集)》是高兆栋一生写作心血的结晶。他的文章,从《真理没有门槛(高兆栋文集)》的分类可以看出:上卷包括“人物述林”“近看香港”“国际评论”。其中,写人物的,既有周恩来、项南、陈宗基、何振梁、梁披云这样的名人,也有情真意切地追忆母亲的文字。“近看香港”都是有关香港的评论;值得一提的是兆栋兄较早就在文章中指出了,香港贫富悬殊趋势,应该重视扶贫问题,还要正视香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国际评论”中,不乏对美、日外交政策走向的独特视角。下卷包括“台海风云”“它山之石”和“八闽余音”。“台海风云”,顾名思义,是分析台湾局势发展的评论文章。整本文集中,包括一部分过去只在内部刊物登载的动态分析文字。此类文字甚少见于公开出版的书刊。

目录

上卷
一 人物述林
周恩来——永久的丰碑和镜子
香江之滨忆项南
——项南五周年祭
探望世纪名家梁披云
我为陈宗基整理《呈阅件》
晏济元:百龄书画 出神入化
饶宗颐:德艺双馨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来龙去脉
何振梁的火炬人生
归侨画家杨夏林
工笔重彩画家孔继昭
风清气正令人敬重
——追念刘桂江
闪光的人生
——忆新加坡归侨王之华
介绍台港文学的开拓者林承璜先生
玻籍华人女外交官黄依娇
当我听到刘文善双目失明后
康北笙:在科学道路上探索
王凯华:为攻克癌星拼搏
访爱国归侨傅维丹先生
陈和景在做一件功在未来的大事
永远失去了母爱
在告别百岁岳母仪式上的讲话
唁电选录
二 近看香港
正视香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香港教育制度问题不少
寓教育于教学是教师天职
中西医要携手抗疫
关注本港贫富悬殊趋向
白韵琴入狱的警示
不赞成海洋公园建“鬼屋
妄图倒董是一股逆流
邓公睿智 闪亮香江
长毛——香港政圈的马骝
有感八佰伴总部迁上海
池田行彦的香港观
外商看好香港前景
新加坡博览会观后
慎防香港成”洗黑钱中心
应给“色素鸡”发禁制令
救死扶伤益港人
大规模填海对香港的影响
香港廉署( ICAC)指肃贪工作涉及内地机构
香港廉署( ICAC)关注跨境贪污案激增
香港怎样保障知识产权
汇丰、米特兰银行合并是英资淡出香港的重大布署
香港后过渡期英资淡出中资发展
香港联合集团上市公司遭停牌内幕
北京申奥成功来之不易
提倡守时运动之我见
把深圳这面镜子擦得更亮些
三 国际评论
日本侵犯钓鱼岛的背景与图谋
靖国神社幽灵牵引小泉踩钢丝
评美国耍弄“一中一台”政策
“9·11”恐怖活动世所不容
日本经济国际化市场却是封闭化
日本女性掀起赴港打工热潮
日本在亚洲的投资战略及趋势
……
下卷
四 台海风云
五 它山之石
六 八闽余音

节选

  《真理没有门槛(高兆栋文集)》:  1990年,梁披云先生又在澳门创办了澳门福建学校,指点规则,亲力亲为,锲而不舍,为澳门培养了一大批“正直勤朴”人才。1996年11月18日,厦门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举行授予梁披云先生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和海外教育学院)名誉教授仪式,由林祖庚校长颁发证书,郑学檬副校长致颂词。  梁老从教、办学凡80年,正如1998年12月3日,他在《澳门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典礼上的谢辞》中剖析自己的心志一样:“对于教育,我情有独钟。幼承庭训,立己达人,古圣遗言,迄未敢忘,年岁稍长,感召日深,对千年古国的愚弱贫私,深以为憾。认为必须以明德新生,生聚教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谋群生民命的维持、延续、充实、扩展,否则广土众民沦为荒冢行尸,于国何有?从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科技人文之教化,更加不容忽视。面对未来的世界,如唤起炎黄子孙……更加应从教育的普及、改造、提高、加速,全力以赴。”  这真是杰出的教育家梁披云先生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启人之至啊!创办《书谱》出版《雪庐诗稿》  20世纪80年代初,我即在福建省侨联工作。省侨联藏书中有好多本香港出版的《书谱》双月刊,我认识梁老就是从《书谱》杂志开始的。梁披云1930年再次赴日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大学院(即研究院),研究农业经济。他说,在日本有不少关于书法(道)的书刊,我们反而没有;新中国成立前虽然我国也有《草书月刊》《书画月刊》,但并非是专门讲书法的刊物。于是,他跟李秉仁先生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于1974年12月创刊了《书谱》,这本旨在弘扬和研究中国书法和中华文明的学术性刊物。在香港这个高度商品化的都市,这本全靠热心人士赞助和支撑的《书谱》双月刊,居然能延办十多年之久,因此被称为香港十大奇迹之一。梁老年轻时认识一位在书店任编辑的刘姓书法家,有回送他一大叠书法碑帖,并嘱咐他“闲来的时候,闷的时候多看看、翻翻,这是中国的国宝”。梁老铭记并实践了这位前辈的教诲,其后几十年间,手不释卷,反复琢磨并临池不辍;他亦希望多些国人认识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华文明,欣赏祖国的瑰宝。这也成了他办《书谱》出版社巨大动力。  1984年,梁老又综合了当时的书法研究心得和成果,邀集了一批书法同道,主编了《中国书法大辞典》上、下两巨册,辞目凡13000多条,2200余万字,插图2500多帧,堪为举世注目;至今依然是研治书法艺术的重要辞书之一,后来多次重版仍洛阳纸贵,供不应求。2001年,梁披云书法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  2009年3月15日下午3时,由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汉字书法篆刻研究会及香港《书谱》出版社等联合主办的,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的“庆贺梁披云先生103岁华诞暨香港《书谱》复刊一周年”“百家春茗”,有100位国际书协、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及首都书画艺术界等主要负责人、书法家、社会名流和专业记者等济济一堂,高度评价了梁老的书法造诣和重大贡献,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表明《书谱》和《中国书法大辞典》等在书法及文化艺术界的影响极其深远,经久不衰。  只要你观赏一下1989年9月“八十三叟梁披云敬述并书”的澳门《林公则徐造像碑记》,你就会被梁老的书法功力折服。全碑556字,苍劲遁健、中锋隽骨、雄姿英发,真是印证了“真心情才能写出真书法”的说法。整个碑文的风骨气度,堪称中国书法的上品。1986年,我陆续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专版刊登了孙墨佛、刘海粟、沙孟海、萧劳、王遐举,启功,赵朴初、黄苗子等书法名家题写的刊头。于是,当年4月间,在梁老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后回闽之际,请梁老题写《神州》刊头。那天深夜,梁老兴致很高,在他为庆贺全国侨联成立30周年题写了“三十周年,心有所托,落叶归根,相期报国”后,挥毫一就“神州”二字。我寄去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即在5月26日、30日;6月4日、18日、30日……陆续刊出了梁老题专的刊头;后来,我又收到报社转来读者请我代求梁老墨宝的信件等。  我国著名学者、汉学泰斗,书画耆宿饶宗颐教授为《梁披云书法集》序中写道:“吾友永春梁雪予先生,长期旅居海外,奔走于国事、侨务历数十年……平生独醉心于书学,1974年于香港有《书谱》杂志之刊行,1984年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穷书势之源流,譬玄圃之积玉,久已衣被艺苑。君自幼工书,意气风发,爱好书迹,四方搜求,锐意临写,而笔法操纵,骨力高骞,出入于北海、海岳、鸥波之间,乡间岭峤,题写殆遍,人咸奉为圭臬焉。余始识君于文咏之会,一见倾倒,相与讨论古今书体,受益至深。”“独念近日朝野嗜书风气浸盛,实赖君多年提倡感召之力。”“君以龙跳虎卧之姿,抗志于古,始终条理,加以吸收,挥毫振纸,当更有以创新推进,使有志书道者有所遵循,此多士之所共企,尤愿君有以塞众人之望也。1999年5月饶宗颐拜序。”  1991年8月,澳门文化司组织人手选编,并出版了梁披云先生的《雪庐诗稿》。这是“澳门文化丛书”的第一号书刊。《雪庐诗稿》收辑了梁老千余首古体格律诗中约400首,诗分三卷,全是梁老行书手录而成:卷一《梦痕心影集》(1928-1949年),卷二《瀛海啸歌集》(1950-1966年)和卷三《秋鸿觜爪集》(1966-1988年)。梁披云先生的老朋友,人称新加坡“国宝”的潘受教授,曾执南洋书法诗坛之牛耳。他在《雪庐诗稿》序中写道:“文学即人学,诗乃人学之最高峰。即诗即人,即人即诗……观其诗,兼观其人。”“翁性情中人,嗜学,颇爬梳东西海群哲之说,而以得于我中土诸子百家折衷之。通才宏识,心切民物,尤致力于教育事业,诗特翁之绪余。”他并赞道,梁老的诗“感时抚事,直抒胸臆,黜华崇淡,不假浮藻,所诣已卓卓如此,七绝少回翔余地,古人称难,翁独挽强命中,略不费力。运魏晋人神理,人唐宋人格律,难上加难之境也,而翁时亦有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真理没有门槛高兆栋:高兆栋文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