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信忠
页数:272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68156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独家授权!仅此一家!作家廖信忠独家授权出版。
★畅销百万!经典再版!《我们台湾这些年》自问世以来已经畅销200万套,数百万读者从这本书看到了真实的台湾。
★大神推荐!值得阅读!“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倾情推荐;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知名作家金满楼、著名文艺评论家黄集伟、网络知名写手韩皓月等联袂推荐。
★轰动两岸!获奖无数!《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后收获了众多荣誉,包括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CCTV年度最值得一读的30本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年度十大图书、《新京报》年度历史传记书、《广州日报》年度十大好书、《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中国日报》年度十大图书、《潇湘晨报》十大风尚图书……
★语言幽默风趣!廖信忠从一个台湾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出发,采用通俗的风格,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台湾。
作者简介
关于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
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廖信忠上小学;
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国中;
1993年,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江高中读书;
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
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以来,继续为两岸间的互相理解做工作。
相关资料
一个台湾草根的30年生活映像
台湾作家廖信忠有一本新书,书名是《我们台湾这些年》。书名的上面写:「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书名下面写:「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读完这本书,你会了解台湾人30年来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只想感叹一声:大家都不容易!」
书的作者廖信忠,虽然没有见过面,其实也不算陌生。和他接触之前,我习惯在凤凰网读他的博客文章。读的过程中,他对政治和时事的那种特别的敏感性,让我很是佩服;他冷静、幽默的表达,让我记忆尤深;他宏观的思维、历史的视角、心理的探索,总能给我很多启发,推翻了我对台湾、对台湾老百姓很多自以为是的陈见。后来,在网上和廖信忠交流沟通,知道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他的这本书,就是学胡适的《四十自述》,而写下的《三十自述》。
关于台湾,我一直有一些迷惑。比如,在电影《海角七号》的结尾,港口为什么会出现台湾人欢送日本人的画面?1998年,支持率高达七成的陈水扁为什么会败在马英九的手下?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宋楚瑜、连战都已经是背水一战,难道真的是输给了两颗子弹吗?2006年的台北市长选举,打出「封刀之作」的宋楚瑜,为什么只得到了可怜的6万票?近几年大陆的持续善意为什么还是换不来台湾百姓对「一国两制」的支持呢?最近的「海峡两岸一甲子」研讨会上,台湾蓝营学者为何热衷「九二共识」,而反感「两岸一中」呢?
我们的三十年,历经结束文革、改革开放、八九风波、市场经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台湾的这三十年,也不平静,经历了结束戒严、十大建设、反攻无望、开放探亲、领导人直选、政权轮替、红衫军倒扁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中间,我们有痛苦与愉悦,台湾一样,也有泪水和欢笑。廖信忠从他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草根的视角,细述了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事件,分享了过去30年台湾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不管两岸阻隔多久,龙的传人永不会改变;不管历史走向何方,生活依将前行,血依然浓于水。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一定是最符合两岸人民福祉的事情。知己知彼,事半功倍。直到今天,很多时候,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都还是基于媒体的政治新闻,基于自己立场上「理所当然」地去想象对方。读过《我们台湾这些年》,我们会轻易地发现,原来我们对台湾同胞的了解,是如此地肤浅,是如此地偏颇。
两岸统一,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是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个台湾70后的怀旧之旅,是一个台湾百姓的肺腑之言,它为我们了解台湾百姓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实际上,台湾百姓也需要了解我们,我们的作家中,谁来给台湾2000万同胞写去一封家书,告诉他们「我们大陆这些年」呢?……
(原载香港《文汇报》2009年11月25日)
本书特色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龟精”转世;蒋经国总是一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江南案”影响了一生;蒋孝勇则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无头部队”和“水鬼”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许多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作者廖信忠)
目录
钢笔或汽水瓶都有可能是炸弹
调侃“军民同胞们”的《大力水手》
很多人都成了马克思的亲戚
美国总统“卖花生的卡特”
地方选举舞弊
扫地的校工成为“国民大会代表”
神明证明你拿了我的钱……
代夫出征说“老娘我”
“艋舺”那时还没有“太子帮”
民×党到民进党
“嘉年华”般的街头运动
采访大陆及开放大陆探亲
“山中传奇”和“植物人”代表
“要游行可以,只要不妨碍交通”
农民到街头“打游击”
20世纪80年代,大家开始有钱了
“国会”改选,李登辉读《圣经》寻求力量
跟大拜拜一样的“国是会议”
“二条一”:让人无可奈何的叛乱条例
在KTV不能通宵K歌?
摆平非主流派,李登辉好手段
地下电台与“全民出租车”
政治流行语:有那么严重吗?
第二章 蒋氏家族
蒋介石是“龟精”转世?
“我最尊敬的人”和“我的志愿”
生命的意义: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蒋公铜像”:戒严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
“勿忘在莒”变成“勿望再举”
蒋经国的“微服私访”:一袭夹克走天下
简朴之风——“梅花餐”
琼瑶剧里出现蒋经国的脸
核武器被美国人没收
部下兵变,连累蒋纬国不升官
喜欢乱来的蒋孝文
“江南案”影响蒋孝武的一生
蒋孝勇1996年回浙江奉化
蒋经国那两个温和的私生子
第三章 族 群
把自己的另一半称为“牵手”
“台湾钱,淹脚目”
“林投姐”和“周成过台湾”的传说
番薯、水牛、闽南人
二十五淑女墓
1949年“国军”入台:一个打酱油都会改变命运的时代
眷村:没有血缘的家人
眷村饮食,有你吃过的牛肉面和永和豆浆
《宝岛一村》的乌托邦
荣民:从部队到工程队
过了适婚年龄的“老芋仔”
“我想跟我娘抱抱”激发了开放大陆探亲
是“本地人”,也是“台湾人”
澎湖案:校长和部分学生被枪决
“相对剥夺感”与“彼此适应”
老荣民的凄凉晚年
“吴凤故事”的巨大影响力
“汤英伸案”让台湾重视少数民族问题
有没有真正理解少数民族?
什么?他居然是客家人?
从康熙年间说起
说说天地会的故事:林爽文起义
为赢选举,争说自己是客家人
第四章 台湾过去的政治教育
汉语普及与“党化教育”
中小学考试都考“反攻大业”
上了中学,你就是“准军人”
课本上关于“蒋总统”的种种“事迹”
学校老师常用批判态度教“三民主义”
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
“太原五百完人”
《南海血书》的创作真相
第五章 金门与马祖
当兵的都不想抽到“金马奖”
在金、马当兵的“水鬼”传说
“蒋公”夜会“无头部队”
与“水鬼”换烟
金门的酒、福利和广播站
第六章 禁歌与禁书
从“保卫大台湾”到“包围打台湾”
“东洋味”与“苦酒满杯”
台湾没有野花台湾没有“鸡”
被改歌词的民歌与“禁歌之王”
从读书会到私藏禁书
我们叫巴金为“巴克”
小孩帮大人买“党外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