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地山
页数:194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26549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zui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复制和替代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他是个宗教学者,所以他关注“人间问题”往往从宗教中寻找答案,带有浓厚的宗教哲学的思辨色彩,构成了许地山作品重要的精神特质。许地山的作品文字清新,从而掩盖了作品应有的悲剧色彩。他的主导倾向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弱者的外表蕴含强者的内核,构成了许地山特有的东方文化哲学精神。 本书选编了许地山作品的大部分,从中可以领略文学大师笔下的迷人风采。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长在福建。青年时在缅甸生活过,也去过马来半岛。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后又去英国牛津大学学宗教考古学,精通梵文。
本书特色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最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复制和替代的文学价值。
他一开始创作,就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以亲身所感所睹之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因此,以其进入宗教的角度和动机可以感到:许地山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的黑暗才走入宗教的。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入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本书是《许地山精品文集(精)》。
目录
蜜蜂和农人
爱的痛苦
难解决的问题
鬼赞
万物之母
春的林野
花香雾气中的梦
荼蘼
银翎的使命
美的牢狱
补破衣的老妇人
光的死
再会
桥边
疲倦的母亲
处女的恐怖
我想
公理战胜
落花生
别话
爱流汐涨
上景山
先农坛
忆卢沟桥
窥园先生诗传
一封公开的信
慕
小说
法眼
归途
命命鸟
商人妇
换巢鸾凤
黄昏后
缀网劳蛛
无法投递之邮件
无法投递之邮件(续)
海世间
海角的孤星
枯杨生花
节选
《精彩阅读 许地山精品文集》: 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的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求孩子! 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要求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 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而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 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作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 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夫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茑重,慢慢地上去。 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 她从大石上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攒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山岩上坐着一个穿着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援着,向那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 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付小髑髅。 “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髑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 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安慰中过去了。 她忽然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香象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 “敬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回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