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江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

封面

作者:谢花林,何亚芬著

页数:182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96554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江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研究》选择江西省为案例区,在系统总结了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理论基础上,借助RS和GIS技术,基于空间统计学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探寻了区域森林破碎格局及其干扰模式,提出了区域关键性生态空间识别方法,并运用元胞自动机(CA)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模型。  《江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研究》可供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地理学和生态学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谢花林(1979-),江西莲花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SSCI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研究方向:土地利用管理。    何亚芬(1990-),江西瑞昌市人,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Joum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ustainability》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主要研究领域:土地利用和土地生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土地资源
二、土地利用
三、生态用地
四、生态安全
第三节 相关研究进展
一、景观生态安全研究
二、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
三、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四、关键性生态用地的识别研究
五、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六、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一、景观系统综合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
二、景观结构的镶嵌性
三、边缘效应原理
四、景观的自然性和文化性
五、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
六、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七、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八、集中与分散原理
第二节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第三节 系统论与控制论
一、系统论
二、控制论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一、生态适宜理论
二、食物链理论
三、系统阈值理论
四、生态平衡理论
五、生态径向系统的演化机制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质地貌概况
三、气候状况
三、土壤概况
四、动植物概况
五、土地利用类型概况
……
第四章 江西省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第五章 江西省林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及森林破碎化研究
第六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
第七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研究
第八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水平测度分析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节选

  《江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研究》:  赵筱青等(2013)基于GIS技术和“成本距离加权”将生物和景观因素纳入其中,构建了最小阻力模型,并利用最小阻力阈值划分了5个生态功能区,界定了桉树禁止种植区和可种植区,借此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陈传明(2015)利用GIS软件提取景观生态的各类属性信息(如面积、周长、数量等),并且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发现武夷山各类型的植物林破碎程度均不低,但农村居民点、农田等的细碎化程度却较高;景观异质性程度低,景观结构出现明显的简单化。张兵等(2005)基于1986-2000年的TM和ETM+遥感影像对甘肃中部地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评估,发现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的甘肃地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而且在城镇化快速进程当中,土地类型的转型对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具有很强的影响。蒋依依等(2009)认为,旅游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和生态相互耦合的格局。通过对旅游游客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相应的分析,评述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旅游空间协调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李潇然等(2015)基于GIS技术,针对三峡库区这个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生态纽带,选取土壤侵蚀等阻力因子构建最小距离耗费模型,为三峡库区划定水源涵养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敏感区、生产生活区4个功能区,并且模拟城市扩张,为城市的合理扩张以及如何提升该地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陆禹等(2015)利用GIS技术和最小距离耗费模型为景观生态的优化提供相应的改善途径和政策建议,他运用的粒度反推法较传统方法更能够客观地解决生态源地选取的问题,并且运用生态阻力面能够找到那些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却是景观生态方面需要重点建设的薄弱点。  维护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景观生态的重新设计是极其重要的。景观生态设计是指对那些受到胁迫的区域进行重构与重建,以期大力提高区域景观的总体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且将景观生态系统引入良性循环中。至此,不同学者对景观设计提出相应的看法。  钟学斌等(2012)在完成景观生态调查和景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以增加耕地为目标的土地整理实施方案。虽然运用了农田保护等措施,但因为加大了对荒草地的开发,故而减少了景观组成成分。而以生态补偿为主的景观设计则提高了景观生态格局的稳定性。刘家明(2004)认为,对景观生态中的要素如人工斑块、自然斑块和廊道对旅游度假区进行设计能够保证旅游度假区的环境优美以及道路顺畅。魏菲宇(2006)认为,景观生态能够将科学和艺术相互结合,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同时认为景观生态设计具有将人类对景观的影响程度降低、提高生物生活环境水平的功能。吴巍等(2011)提出城市住宅区、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城市滨水绿地、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的景观设计方式,在对景观设计概念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高级阶段。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对象,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愈来愈严重,因此,及时地进行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工作,并将景观设计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是维护景观生态安全的重点。王军等(2017)认为,土地整治必然会引起景观斑块、廊道和基质的显著变化,在土地整治中纳入景观生态的理念是土地生态和景观生态安全的必然之路。邵晓梅(2004)利用1:50000的土壤类型图作为基础底图,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鲁西北地区的土壤类型格局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分析显著,而且区域类型中占主导地位的土壤类型是影响土地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李伟峰等(2011)将景观生态学原理纳入传统的遥感技术中,能够为城市土地利用的新信息的提取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田劲松等(2011)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市级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分析,发现景观空间格局趋于均匀的同时会降低景观生态的多样性,致使景观生态类型减少,因而导致景观生态安全的降低。肖武等(2017)通过建立土地整治生态景观效应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地整治前后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发现土地整治对景观生态具有一定的提高效应,但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于海洋等(2015)利用1990年、1998年、2011年和2013年的遥感影像及生态位理论对新疆精河县进行分析,发现土地经济生态位对景观格局具有驱动作用,可以得出精河县的发展方向。马泉来等(2016)以1991~2013年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3S技术,发现近22年来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变动剧烈,斑块等景观指数有所下降,并且受到人类活动和城镇化的影响较为严重。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江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