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陂域型水利社会研究-基于江西泰和县搓滩陂水利系统的社会史考察

封面

作者:廖艳彬著

页数:23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01559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考察南唐以来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系统的兴建运营及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探讨该区域“陂域型”水利社会的类型及其发展模式。槎滩陂根植于地方社会,其兴衰反映了槎滩陂水利与流域内地方社会的互动,其演变不仅呈现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性演变,也是地方族群、生态、经济和国家制度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作者简介

廖艳彬,男,1980年2月出生,江西新干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水利史、江西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社会科学研究》《求索》《江西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槎滩陂,号称“江南都江堰”,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本书以小见大,透过槎滩陂看中国社会 。
本书以槎滩陂水利为研究个案,丰富中国水利史研究,探讨“水利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命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内陆盆地:槎滩陂流域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盆地型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与地貌
二、气候与土壤
三、水系分布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人文生态
一、农作物种植
二、流域建置沿革
三、人口、族群与村落分布
四、“务农业儒”的文化习俗
第二章 水利区域的形成:明以前槎滩陂流域社会
第一节 槎滩陂水利系统概况
一、槎滩陂概况
二、槎滩陂建设的科学、生态理念
第二节 水利开发与地方宗族的早期发展
一、流域区的早期开发
二、地方宗族的早期发展
第三节 从家族独管到乡族联管:水利管理与地域社会
一、“周氏家族独修独管”:五代至两宋
二、“四姓宗族合修联管”:元代《五彩文约》的制定
三、水利区域的形成:宗族繁衍与社会整合
第三章 水利区域的发展演变:明清槎滩陂流域社会
第一节 农耕经济的发展与宗族村落的繁衍
一、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地方宗族与村落的进一步繁衍
第二节 官督民修与五姓宗族联管:官民结合下的水利运营管理
一、“官督民修”:明初水利运营管理
二、“五姓宗族联管”:明中期以后
三、水资源的分配与规则
第三节 水利纷争与地方社会整合
一、陂产、陂权、用水争夺:多重利益下的水利纷争
二、合作与竞争:水利纷争与宗族整合
三、权力象征:水利纷争中的官方干预
四、双重角色:水利纷争中的士绅参与
第四章 传统与变迁:民国槎滩陂流域社会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方社会的延续及演变
一、农业改良的努力与农耕经济的衰败
二、地方宗族的繁衍与地方社会的延续
第二节 官民合修:近代视阈下的地方公共事务管理
一、“五姓宗族联管”传统的延续:民初水利管理
二、“官民合修”:水利组织管理的转型
第三节 水利社区:传统与变迁
一、地方管理形式的延续
二、乡族联合管理机制的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民国二十七年重修槎陂志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陂域型水利社会研究-基于江西泰和县搓滩陂水利系统的社会史考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