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二胡自学一本通

封面

作者:唐慧敏编著

页数:137页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64201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家刘天华对于民间二胡加以改进,固定其形制,使其成为可以演绎高难度技巧、独具魅力的弦乐器,并且由于他和众多民间艺人的积极推广,使其在世界器乐殿堂中有一席之地。
二胡有精巧灵活的性能,既能演奏柔美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发音可以持续不断,强弱变化自然,还能奏出独特的模仿效果。因此,二胡无论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还是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胡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现代人的青睐,学习二胡的人也愈来愈多。为了帮助更多的二胡爱好者能快捷轻松地学习并提高演奏技巧,在教学方面有着多年经验的专业老师,精心编撰了这本浅显易懂的入门教程。

作者简介

◎七岁习琴,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廖玉麟、杨长安◎在香港中央民族管弦乐团担任青少年乐团的二胡教学指导工作, 曾指导学生荣获全港二胡比赛深造组的第一名◎现任职深圳音乐厅,其多名学生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等各大音乐专业院校

本书特色

二胡,又名胡琴、嵇琴,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沉淀,植根于民间,是我国富有深远影响、被广泛流传、极具浓郁中国气韵的拉弦乐器。其酷似人声的独特音色,既适于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绘气势磅礴的意境,为中华民族之国粹。本书从基础知识到各种演奏技巧进行全面指导、亲身示范,是一本自学二胡的优质课程。

目录

第一课 演奏姿势和基础练习
一、二胡的构造
二、演奏姿势
◎平腿式 ◎架腿式
三、持琴的姿势
◎左手持琴 ◎右手持弓
四、二胡的定音
五、运弓与手形
◎运弓的要点 ◎弓序 ◎手形与按指
第二课 D调一把位练习
一、D调一把位音阶
◎音阶练习:D调一把位音阶
二、分弓与连弓
◎分弓 ◎连弓
三、乐曲练习。
◎分弓与连弓1 ◎分弓与连弓2
《闪烁的小星》 《划小船》 《风阳花鼓》
第三课 G调一把位练习
一、G调一把位音阶
◎音阶练习:G调上把位练习
二、乐曲练习
《孟姜女》 《铃儿响叮当》 《山清水秀好风光》
第四课 F调一把位练习
一、F调音阶
◎音阶练习:F调第一把位练习
二、练习与乐曲
◎F调音位练习
《康定情歌》 《呼伦斯舞曲》 《采茶扑蝶》 《敖包相会》
第五课 D调二把位与换把
一、D调二把位
二、把位与换把
◎把位和把位的划分 ◎换把
三、练习与乐曲
◎滑指换把(一)(二)
《我们多么幸福》 《小燕子》 《可爱的家》 《迷糊小调》
第六章 G调二把位与换把
一、G调二把位
二、把位与换把练习
◎G调空弦换把练习 ◎五声音阶歌
《牧场之彖》 《佥蛇征舞》 《红河各》 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
第七课 F调两种把位与换把
一、F调一、二把位
二、换把与乐曲
◎F调换把练习
《花儿与少年》 《我是草原小骑手》 《快乐的啰嗦》
第八课 C调三种把位与换把
一、C调原把位、切把位和中把位
二、练习与乐曲
◎C调音位练习一 ◎C调音位练习二
《九九艳阳天》 《红梅赞》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绣金匾》
第九课 bB调两种把位与换把
一、bB调上把位(切把位)和中把位
二、练习与乐曲
◎降B调音位练习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月牙五更》
◎降8调上把位音准校正练习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第十课 A调两种把位与换把
一、A调上、中把位
二、练习与乐曲
◎A调音位练习
《小城故事》 《阿佤新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 《驼铃》
第十一课 揉弦
一、揉弦的技巧
◎揉弦的多种方式
二、揉弦练习
◎揉弦练习1 ◎揉弦与换把练习 ◎揉弦练习2
《枉疑眉》 《小白船》 《梁山伯与视英台》 《同一首歌》 《在水一方》
第十二课 装饰音与常用指法练习
一、装饰音
◎前倚音和后倚音 ◎装饰音练习
《小曲好唱口准开》
◎颤音、波音和打音 ◎颤音镶习
二、滑音
◎滑音练习(闹花灯)
《小花鼓》 《喜洋洋》
三、泛音
◎自然泛音 ◎人工泛音
《拉骆驼》选段
第十三课 常用弓法和技巧练习
一、怏弓
◎快速弓段练习 ◎快弓练习 ◎双手配合练习
二、长短弓
◎长弓 ◎短弓 ◎长、短弓和断弓综合练习
三、活指练习
◎溜指曲 ◎快速活指练习
四、混合弓法练习
◎连弓综合应用练习
五、顿弓
◎连顿弓练习1 ◎连顿弓练习2
六、颤弓
◎颤弓练习
七、抛弓
◎抛弓练习
第十四课 二胡经典名曲(部分含讲解与示范)
《良宵》
《赛马》
《喜送公粮》
《喜唱丰收》
《奔驰在千里草原》
《江南春色》
《豫北叙事曲》
《葡萄熟了》
附录 二胡常用演奏符号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二胡自学一本通》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