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鸿雁编著
页数:248页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72405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思维解码·图解博弈论》对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详细介绍了博弈模型的内涵、适用范围、作用形式,将原本深奥的博弈论通俗化、简单化,同时对博弈论在政治、管理、营销、信息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目录
什么是博弈论:从“囚徒困境”说起
为什么赌场上输多赢少
最理想的结局:双赢
经济发展离不开博弈论
博弈论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培养博弈思维
人人都能成为博弈高手
玩好“游戏”不简单
比的就是策略
神奇的“测谎仪
第二章 纳什均衡
纳什:天才还是疯子
该不该表白:博弈中的均衡
身边的”纳什均衡
为什么有肯德基的地方就有麦当劳
自私的悖论
夫妻过春节应该去谁家
如何面对要求加薪的员工
解放博弈论
第三章 囚徒博弈
陷入两难的囚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对手拖入困境
如何争取到最低价格
自然界中的博弈
该不该相信政客
周边环境的力量
聪明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第四章 走出“囚徒困境
最有效的手段是合作
用道德保证合作
有利益才有合作
组织者很关键
防人之心不可无
重复性博弈
“熟人社会
未来决定现在
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
冤家也可以合作
第五章 智猪博弈
小猪跑赢大猪
商战中的智猪博弈
股市中的”大猪“和”小猪
总有人想占便宜
富人就应该多纳税
名人效应
奥运会: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
学会隐忍
弱者如何战胜强者
第六章 猎鹿博弈
猎鹿模式:选择吃鹿还是吃兔
帕累托效率
合作是取胜的法宝
合作无界限
夏普里值方法
第七章 酒吧博弈
要不要去酒吧
股市中的钱都被谁赚走了
压倒骆驼的稻草
水滴石穿
独树一帜
最差的土地赏给我
分段实现人生目标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破窗理论
第八章 枪手博弈
谁能活下来
另一种枪手博弈
当你拥有优势策略
出击时机的选择
胜出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第九章 警察与小偷博弈
警察与小偷模式:混合策略
防盗地图不可行
混合策略不是瞎出牌
混合策略也有规律可循
随机策略的应用
节选
《思维解码·图解博弈论》:不仅仅是在经济、政治方面,社会治安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冲突,因此博弈论在维护治安中也可以应用。尤其是在审讯犯人的时候,运用博弈论斗智斗勇,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前面讲的“囚徒困境”的案例中,就是博弈论在这方面成功运用的一个例子。审讯犯人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战,找到突破口击溃对方的心理防线,罪犯往往就会将犯罪经过和盘托出。用心理干预来破案,这样的事情古代就有。明朝万历年间,一位知县在路过一家客栈的时候,正巧碰上一位住店的人盘缠被偷,被偷的人非常焦急。知县问他知不知道是被谁偷走的,这个人肯定自己的盘缠是被住在同一家客栈的人拿走了,但是在这里住宿的人多达十几个,他不能确定是谁。知县了解情况后,让老板把住宿的人全部找齐,然后找来一口大锅、一只公鸡,并将公鸡反扣在锅底下。知县对众人说,这只公鸡十分神奇,只要你用手摸一下锅,它就能感知到你是不是在说谎,如果你在说谎它便会啼叫。说完之后让人将窗帘放下,屋内顿时就黑了下来,每个住宿的客户包括客栈内的伙计、老板都围着锅转了一圈。但奇怪的是,等众人摸了一圈之后,公鸡并没有啼叫。大家都在怀疑可能小偷并不在这里住店,也有人说可能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丢钱,是想讹诈店主,丢钱的这个人看到自己丢的钱追不回来了,急得号啕大哭。这时县令让人打开窗帘,说不要急,他已经找到偷钱的凶手了。大家都很好奇,一起去看锅底下的那只鸡,但是并没有听见它啼叫。这时县令走到一个人面前,抓住他的手便说,钱就是被这个人偷了。这时县令解释说:“这不过是一只普通的公鸡,并不能识别谎言,但是却能吓退小偷。我让大家摸铁锅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人做贼心虚,堂堂正正的人是不怕这只公鸡的,只有那些真正的贼才有所顾忌,不敢去摸。现在大家手上都是锅灰,而唯有这个人的手是干净的,一点灰也没有。所以说,他就是偷钱的人。”最后真相果然同县令推测的一样,这个人就是小偷。在这里,县令设下了一计,用铁锅和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测谎仪”,利用了小偷做贼心虚的心理,将偷钱的人从一群人中甄别了出来。“铁锅扣鸡”作为测谎仪显然是有点不太严谨,真实的测谎仪是通过仪器检测对方在交代供词的时候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测谎仪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人在说谎的时候,外表、心理、生理上都会有异于常态的反应,一般是眼神东躲西藏,不敢看别人的眼睛,有时候会下意识地挠头、摸鼻子、抓耳挠腮,有的还会呼吸急促、出急汗、不断地咽唾沫、抖腿,这都是人潜意识中的异常行为,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除了外部的异常之外,人在说谎的时候生理也有反应,不过这就要靠测谎仪来检测了。脉搏、呼吸频率、皮肤电阻,都是鉴定对方是否说谎的依据。我们知道,审讯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犯人交代问题,再就是辨别犯人交代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就需要选择最好的一种审讯方式,不给犯人说假话的空间。下面这个例子,将会给我们这方面的启示。从前有两个村庄,村庄离得不远,但是村子里的人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村庄中的人喜欢说谎,这个村庄也被称为“说谎村”;另一个村庄的人非常诚实,从不说谎,这个村庄被人们称为“诚实村”。假设你要去诚实村,但是你之前没有去过,不知道哪个村是诚实村。你在村外的路口上犹豫该往哪边走的时候,从其中一个村庄走出一个人,你该如何利用这个人来帮你找到诚实村呢?一般人会选择上前问路,但是这个人可能是诚实村的人,也可能是说谎村的人;他走出的这个村庄可能是诚实村,也可能是说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