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杰著
页数:25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75750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出路》发展农村中心学校不仅是实现农村生源获得较优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了解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现状,对所呈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解释和对问题根源进行挖掘,提出有效的对策并探索农村中心学校的有效发展模式,对农村中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赵杰,1986年出生,2008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有: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理论与实践等。
本书特色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出路》本书聚焦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心学校的生存现状,系统梳理了包括学校发展的理论依据、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学校的量化特征、学校的历史成就和现实困境等内容。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责任、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造成农村中心学校现实困境的具体原因,详细阐述如何有效发挥学校本位优势、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一定程度上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夯实学校发展基础、促进学校整体功能发挥、实现学校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城镇化发展不应造成农村教育的衰退,需要全社会共同为农村教育谋划未来。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
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
第二节 城镇化与农村教育
第三节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
第二章 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经济效益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社会化功能
第三节 学校发展理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生态
第三章 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前撤点并校”时期(1949—1978)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萌芽时期(1978—1986)
第三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形成时期(1986—1998)
第四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急速发展”时期(1998—2006)
第五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稳定发展”时期(2006—2012)
第六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后撤点并校”时期(2012年至今)
第四章 农村中心学校基本特征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区位分布特征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特征
第三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师资特征
第四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生源特征
第五章 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成就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成就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现实困境
第六章 农村中心学校现实困境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滞后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 政府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第三节 学校办学理念的偏差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第四节 保障机制设计的简单化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第七章 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发挥学校的本位优势,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
第二节 构建长效性的经费保障机制,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完善科学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第四节 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学校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
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
第二节 城镇化与农村教育
第三节 城镇化与农村中心学校
第二章 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经济效益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社会化功能
第三节 学校发展理论与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生态
第三章 农村中心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前撤点并校”时期(1949—1978)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萌芽时期(1978—1986)
第三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形成时期(1986—1998)
第四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急速发展”时期(1998—2006)
第五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稳定发展”时期(2006—2012)
第六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后撤点并校”时期(2012年至今)
第四章 农村中心学校基本特征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区位分布特征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规模特征
第三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师资特征
第四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生源特征
第五章 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成就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历史成就
第二节 农村中心学校的现实困境
第六章 农村中心学校现实困境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滞后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 政府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第三节 学校办学理念的偏差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第四节 保障机制设计的简单化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第七章 农村中心学校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发挥学校的本位优势,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
第二节 构建长效性的经费保障机制,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完善科学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第四节 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学校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