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思和 著
页数:176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2201324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文学大师讲:行人的情思
内容简介
22位中国第一学者和作家,从诞生、童年、青春、女性、爱情与婚姻、在路上、困顿、生活的艺术、人性深处、超越生死十个主题,严选中国现当代文学100部不朽的经典,从人出生到老死的生命过程中动态地解读文学。从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半生缘》,到当代耳熟能详的《白鹿原》《长恨歌》《平凡的世界》……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揭示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帮助读者寻找走出困境的积极力量。文学是人学,它在阅读、对话、阐释与思考中开拓人生的广度、深度与高度。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举一反三,融入自己的人生经验,使文学丰富对人生的理解,也使人生丰富对文学的解读。以文学观照人生,是这套书的宗旨。本书选文的主题为“青春”和“女性”。
作者简介
陈思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当代文学批评。著有《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等和系列编年文集20多种;另主编有大学通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著名人文丛书“火凤凰”等。
郜元宝,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鲁迅六讲》《时文琐谈》《遗珠偶拾》《汉语别史》《小说说小》等。
张新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精读》《沈从文的后半生》《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等。
本书特色
十大生命主题,百部文学经典,跟随22位中国 学者和作家的脚步,踏上一段名为“文学与人生”的旅程。诞生—童年—青春—女性—爱情与婚姻—在路上—困顿—生活的艺术—人性深处— 生死,每个主题都是人生旅途的一站,让读者从人出生到老死的生命过程中动态地理解文学。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对人生困惑的响亮回答:你可以在《呼兰河传》里,看到萧红如何在命运的粗粝中找寻童年的温暖;《围城》里在女人身边周旋的方鸿渐,他人生中真正的围城并不是婚姻;刘慈欣的《三体》,则把我们带到一个 的时空尺度,考验人性与道德…… 学者和作家们,带着阅历精讲文学与人生。如“困顿”板块,借鲁迅、郁达夫的作品谈人生的中年心态、“孤独”“惧怕”和“焦虑”体验等,贴近人在成长中复杂的经验。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揭示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寻找走出困境的积极力量。文学作品里,有你没走过的路,没经历过的事,没悟透的道理。在人生的某一瞬间,它们会成为一道光,照亮你的前路。
目录
文贵良讲吴组缃《菉竹山房》
爱情是一种颠覆性的想象
严锋讲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
爱是心心相印,不是互相占有
陈晓兰讲舒婷《致橡树》
我们应该为了爱点什么而活着
文贵良讲张洁《方舟》
当东方才子,遇到西方佳人
段怀清讲王韬《漫游随录》《淞隐漫录》
思想为什么会比旅途更遥远
段怀清讲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愤青”老舍的异国探险
孙洁讲老舍《二马》
唯一成功的日本人形象
郜元宝讲鲁迅《藤野先生》
“少年中国”的精神气象
郜元宝讲王独清《我在欧洲的生活》《独清自选集》
什么样的城市是美的
陈晓兰讲朱自清《欧游杂记》
两个欧洲的撕裂与并存
郜元宝讲艾青《芦笛》《巴黎》《马赛》
英国人的乡村生活
陈晓兰讲储安平《英国采风录》
离开自我,用心去游
陈晓兰讲冯骥才《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
心情微近中年
郜元宝讲鲁迅《在酒楼上》
“孤独”是怎样炼成的(上)
郜元宝讲鲁迅《孤独者》
“孤独”是怎样炼成的(下)
郜元宝讲鲁迅《孤独者》
“狂人”的惧怕和焦虑来自哪里
陈晓兰讲鲁迅《狂人日记》
“自我暴露”的冲动与节制
郜元宝讲郁达夫《沉沦》
最悲的悲剧,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孙洁讲老舍《茶馆》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陈晓兰讲巴金《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