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幌马车之歌-增订版

封面

作者:蓝博洲

页数:29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80520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直面历史现场 追寻信仰踪迹,历三十年常销不衰的台湾纪实文学经典

侯孝贤作品《悲情城市》《好男好女》的故事原型

伊能静、陈映真、陈建功、王德威诚意推荐

作者简介

蓝博洲 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1983年开始创作小说,1987年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出版有《台共党人的悲歌》等二十余部相关著作。现任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

相关资料

● 蓝博洲这本《幌马车之歌》的出版,便是激烈地刺向冷战和内战历史的恶魂厉鬼的桃花木剑,值得喝彩。

——陈映真

● 蓝博洲先生的《幌马车之歌》,是一部站在中国作家道义与良知的立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探访和思索,以果敢无畏的精神重现历史现场的经典之作。

——陈建功

●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在钉孤只。凡记下的就存在。凡记下的,是活口,是证人,不要以为可以篡改或抹杀,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侯孝贤

● 蓝博洲另辟蹊径,在《幌马车之歌》中糅合新闻、史录、访晤及虚构形式,重现历史(白色恐怖)事件的“不可”重现性。

——王德威

● 《幌马车之歌》的庞大结构虽然得力于历史真实的人物、时代与事件,但是作者沉稳的笔调,退到事件背后的采访者极其谦虚的心情,都说明他已有更宽大的胸臆去看历史、社会、生命的苦与乐吧。

——蒋勋

本书特色

本书在寻访幸存者及其亲友并搜集查阅大量机密档案的基础上,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描绘了客家籍台湾革命青年锺浩东短暂而炽热的一生——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到九死一生回国投身抗日,再到为改革台湾社会献身教育事业,直到最后为了台湾的解放慷慨赴死,为理想牺牲。

作者以众多类似的“锺浩东们”作为背景,在史料、记录、文学的交错纷呈中,力图将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被刻意湮灭甚至扭曲的台湾近现代史还原重现。在追索这些青年的革命事业与人生轨迹的过程中,本书向我们坚定地传达着历史深处所蕴藏的力量,借助这一力量,读者能以全新的视野去亲近那段充满伤痛与遗憾的海峡两岸的记忆。

本书曾被选为台湾地区1988年最小说(洪醒夫小说奖),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作家票选最名,侯孝贤依据此故事中的部分原型创作了电影《悲情城市》与《好男好女》,并获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目录

序一 隐没在战云中的星团/林书扬

序二 美国帝国主义和台湾反共扑杀运动/陈映真

序三 凡记下的就存在/侯孝贤

序四 救赎的历史,历史的救赎/赵刚

幌马车之歌

序曲 伴着脚链声的大合唱

第一乐章 故乡

第二乐章 战云下的恋歌

第三乐章 原乡人的血

第四乐章 战歌

第五乐章 归乡

第六乐章 “二二八”

第七乐章 白与红

第八乐章 风暴

第九乐章 枪决

尾声 和鸣!你在哪里?

附 录

本书相关人物小传

口述证言

文字资料

大事年表

评论与回应:未完的悲哀

未完的悲哀/詹宏志

重找一个阅读《幌马车之歌》的角度/须文蔚

《幌马车之歌》对大陆文学的启示/陈建功

谁的《幌马车之歌》/蓝博洲

一条前行的路/蓝博洲

让历史不再有禁忌,让人民不再有悲情/蓝博洲

二〇〇四年版后记

二〇一五年版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幌马车之歌-增订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