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辉武主编
页数:62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3789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禁忌是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医学禁忌是病家与医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禁忌学》是一本有关中医禁忌的学术专著,是具有原创优势的文化资源。本书分为总论篇、各论篇和附篇。总论篇论述中医禁忌学的概念、范畴、价值,以及中医禁忌源流、形成与发展,并重点阐述中医禁忌学的理论基础、各家学说、任务,包括中医禁忌学学科建设的设计等,为本书的核心部分。各论篇,分别为治则治法禁忌、中医药物禁忌、中医方剂禁忌、中医病证禁忌、针灸推拿禁忌和中医养生禁忌等。附篇收载了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方剂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
作者简介
王辉武,男,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为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实用中医药》杂志副主编等职。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高士其科普基金奖,重庆市政府发展中医事业先进个人、第二届太极杯贡献奖、首届科普作品二等奖等。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行医33年,擅长治疑难杂症,对功能性便秘、顽固性失眠、慢性咽炎等有专题研究,发表科技论文38篇,科普文章700余篇,出版专著8种,参编著作11种。
本书特色
禁忌是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医学禁忌是病家与医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禁忌学》是一本有关中医禁忌的学术专著,是具有原创优势的文化资源。本书分为总论篇、各论篇和附篇。总论篇论述中医禁忌学的概念、范畴、价值,以及中医禁忌源流、形成与发展,并重点阐述中医禁忌学的理论基础、各家学说、任务,包括中医禁忌学学科建设的设计等,为本书的核心部分。各论篇,分别为治则治法禁忌、中医药物禁忌、中医方剂禁忌、中医病证禁忌、针灸推拿禁忌和中医养生禁忌等。附篇收载了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方剂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
目录
前言
凡例
导言
总论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中医禁忌的价值与中医禁忌学的地位
第三节 中医禁忌学的作用
第四节 构建中医禁忌学学科的必要性
第二章 禁忌的社会文化渊源与演变
第一节 禁忌相关词语的文献表述
第二节 中医禁忌源于社会禁忌
第三节 社会禁忌的起源
第四节 社会禁忌的演变趋势
第五节 正确对待禁忌遗产
第三章 中医禁忌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天人相应论
第二节 阴阳和合论
第三节 动变吉凶论
第四节 亢害承制论
第四章 中医禁忌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内经》奠定中医禁忌学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禁忌学临床应用先河
第三节 《温病条辨》拓展中医禁忌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 中医禁忌学的实践与发展
第五节 中医禁忌学现代研究概况
第五章 中医禁忌学的任务和前景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任务
第二节 中医禁忌学的发展前景
各论篇
第一章 中医治则治法禁忌
第一节 中医治则治法禁忌的形成和意义
第二节 治则禁忌
第三节 治法禁忌
第二章 中医药物禁忌
第一节 中药性(气)味的禁忌
第二节 妊娠药物禁忌
第三节 服药食忌
第四节 配伍禁忌
第五节 中药药物警戒表述
第六节 关于特殊情况的药物禁忌
第七节 单味药物禁忌
第三章 中医方剂禁忌
第四章 中医病证禁忌
第一节 内科病证
第二节 妇科病证
第三节 儿科病证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
第五节 其他病证
第五章 针灸推拿禁忌
第一节 针刺禁忌
第二节 灸法禁忌
第三节 推拿禁忌
第四节 拔罐疗法的禁忌
第五节 刮痧疗法的禁忌
第六节 腧穴禁忌
第六章 中医养生禁忌
第一节 饮食养生禁忌
第二节 房室养生禁忌
附篇
中医禁忌文论选要
德行禁忌
病证禁忌
胎前禁忌
产后禁忌
儿科禁忌
疮疡禁忌
初愈生活起居禁忌
药物禁忌
针灸禁忌
养生禁忌
滥施禁忌之戒
方剂索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