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磊//李宏瑾
页数:326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96517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外汇储备兼具对外支付和缓冲外部冲击的双重功能,使得其最优规模估算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决策层的重大难题,不同经济环境和政策安排下,结论往往相差甚远。外汇储备是一国持有的外国货币。陆磊、李宏瑾著的《最优外汇储备与货币调控方式转型》以货币功能为理论出发点,从外汇储备需求和储备货币供给的角度,对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全新梳理,利用当前国际上宏观经济分析主流方法(DSGE模型),对不同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最优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合理估算,进而以本外币一体化的视角对货币内外量价目标(“货币数量+汇率”与“利率+外汇储备”)交叉换位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外汇储备在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中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市场发展与“藏汇于民”的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本书不仅能对近期我国汇率和外汇储备的争论有所启发,更对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更好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陆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1995年起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研究局,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14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2016年8月任现职。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第十一届(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第六届)等多项学术奖励。
李宏瑾,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召集人。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首届(2014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中国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十届)等多项学术奖励。
目录
一、国际储备及其构成
二、经济增长奇迹下的中国外汇储备
(一)改革开放后的外汇储备稳步积累期(1978—1993年)
(二)汇率并轨后的外汇储备快速积累期(1994—2004年)
(三)外汇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的加速积累期(2005—2013年)
(四)经济新常态下的外汇储备收敛期(2014年至今)
三、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几点讨论
(一)人口结构与外汇储备
(二)国际收支平衡视角下的外汇储备积累
(三)辩证看待外汇储备规模
四、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存在性
(一)成本一收益视角下的最优外汇储备规模
(二)两分法、自然率假说与最优外汇储备的理论存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