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三色屋事件

封面

作者:(日)陈舜臣著;黄哲昕译

页数:204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11281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同类好书推荐:

陈舜臣著书两百余种,获奖无数,总销量达2000万册,有着广泛的读者基础。他还是日本文学世上四位“三冠王”之一,在他之后,迄今仅有三人获此殊荣,其中包括东野圭吾。
陈舜臣获奖经历
1961年8月 《枯草之根》获第7届江户川乱步奖
1968年 获《半日会》神户市民奖
1969年1月 《青玉狮子香炉》获第60届直木文学奖
1970年3月 《重见玉岭》和《孔雀之路》获昭和四十五年度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1971年10月 《实录:鸦片战争》获第25届每日出版文化奖
1975年10月 获神户市民文化奖
1976年9月 《敦煌之旅》获第3届大佛次郎奖
1983年10月 《叛旗——小说李自成》(与陈谦臣共译)获第20届翻译文化奖
1985年2月 获第36届广播文化奖
1989年2月 《茶事遍路》获第40届读卖文学奖(随笔/游记奖)
1992年3月 《诸葛孔明》获第26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1993年1月 获第63届朝日奖(创作以中国和日本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对日本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1993年3月 获第51届日本艺术院奖同类好书推荐:
中国元素与复古情怀的融合。出场人物几乎都是中国人,并加入了诸多中国元素,这在其他日系推理中难得一见。
陈舜臣著书两百余种,获奖无数,总销量达2000万册,有着广泛的读者基础。他还是日本文学世上四位“三冠王”之一,在他之后,迄今仅有三人获此殊荣,其中包括东野圭吾。
陈舜臣获奖经历
1961年8月 《枯草之根》获第7届江户川乱步奖
1968年 获《半日会》神户市民奖
1969年1月 《青玉狮子香炉》获第60届直木文学奖
1970年3月 《重见玉岭》和《孔雀之路》获昭和四十五年度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1971年10月 《实录:鸦片战争》获第25届每日出版文化奖
1975年10月 获神户市民文化奖
1976年9月 《敦煌之旅》获第3届大佛次郎奖
1983年10月 《叛旗——小说李自成》(与陈谦臣共译)获第20届翻译文化奖
1985年2月 获第36届广播文化奖
1989年2月 《茶事遍路》获第40届读卖文学奖(随笔/游记奖)
1992年3月 《诸葛孔明》获第26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1993年1月 获第63届朝日奖(创作以中国和日本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对日本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1993年3月 获第51届日本艺术院奖
1995年11月 获第3届井上靖文化奖
1996年10月 获大阪艺术奖
1998年11月 获三等瑞宝勋章

作者简介

陈舜臣,华裔日本作家,“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日本文学史上四位“三冠王”之一,他以推理小说成名,打破了“推理小说中不得出现中国人”的创作传统,开辟了日系推理新格局,代表作有《枯草之根》、《孔雀之道》、“陶展文系列”等。他的历史作品也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代表作有《三国史秘本》、《中国的历史》、《太平天国兴亡录》等。

本书特色

真相的终极意义在于,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
三色屋老主人去世后,其子乔世修秉承衣钵做着家族贸易。然而,突然出现的同父异母的“大哥”让乔世修深感不安。接着,厨子意外死亡,搬运工莫名消失,而妹妹和“大哥”又双双失踪……三色屋笼罩在巨大的迷雾之中。
究竟谁是幕后主使?来历不明的“大哥”有何企图?妹妹为何突然离家出走?看似朴实的女仆,真实身份又是什么?且看“神推理”陶展文如何抽丝剥茧,破解谜团!

目录

神户来信
可疑的大哥
晒场
同乡人
噩耗
含糊的证词
意外的收获
乔家小姐
动机
桑野家的仓库
屋顶的潜伏者
吴掌柜的“歪理”
消失的搬运工
摆渡杀人传说
往事
葬礼
自白
凶手
被推翻的推理
真相未明
海边的嫌疑人
老照片
尾声

节选

  神田,中国留学生宿舍。 午休时分,陶展文面上胡乱搭着一张报纸,正仰躺在床上打着瞌睡。漫长的留学生涯终究要迎来终点,他总算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于法学部,归乡的行囊也大致打理妥当了。 转眼便要到四月份,洒在屋内的阳光远未及三月初那般刺眼。覆在陶展文面上的报纸倒并非用作遮光,只不过是他读着读着睡着了。 午后阳光柔和,报纸上数行惹眼的头条大字,却与柔和二字搭不上边儿——“撤出国联后,我政府采取的方针”“事态紧急,非常时期将至!”“长城线局势恶化,我军吹响号角,山海关地区炮声轰鸣”。 陶展文打着鼾,报纸在鼻息的拍打下微微震动。一边儿是报纸上严峻的局势,一边儿是大学生悠闲的鼾声,两者融合,场面说不出的怪异。其实,场景中还有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只不过全被安眠的陶展文给无视了。门外的人物也不客气了,索性推开门,见屋内情景,愤愤道:“哼,这厮睡得倒是香甜!” 进门的男人起了坏心思。他踮着步子靠近床边,缓缓伸出两只手。瞧那架势,是打算将报纸包在友人面上,但还不待他触及报纸,手腕上便袭来一阵儿钻心的疼痛:“疼疼疼疼,松手松手……” 陶展文那摊在肚皮上的右手,眨眼间便如铁钳一般死死攥住了这“潜入者”的手腕。任对方叫饶,陶展文丝毫没有松手的意思,另一只手揉着惺忪睡眼,懒散道:“哎呀呀,原来是宿舍长大驾寒舍,我还以为是哪来的梁上君子呢!” “疼呀!我叫你松手!神户的乔世修给你写信了!亏我还特意跑来给你送信。” 陶展文讪讪一笑,这才松了手。宿舍长没好气地将信封塞予他,愤愤地转身便走了。陶展文“感激”地目送其离开后,拆开了信封: 展文兄,见信如晤。 自前番展文兄来信,鄙人念及十日后将与展文兄重逢便未作回信,在此深表歉意。 此番唐突来信,皆因家父突然离世,特报丧于展文兄。家父于三日前逝世于心脏麻痹,尸检未发现异常,并无可疑之处,葬礼也于今日结束。 亏有店内同僚,与桑野商店东家的照料,店铺还不至于倒闭。但那先前提及的“大哥”一事仍是块心病。鄙人急需展文兄一臂之力,勿要再言十日后、一周后了,请尽早至神户。 不知展文兄是否有提前准备好相关法律文献?即便未做准备,也请速至。鄙人翘首以盼展文兄之到来。 信封上写有寄信人姓名,落款却未见署名。照旧俗,服丧初期书信往来,往往不留署名以表哀思。仅就这点,将乔世修那正经到近乎偏执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陶、乔二人有足足三年的室友之谊。严格说来,乔并不算留学生。生长在日籍华侨家庭的他,多少与自中国本土而来的同胞有些许区别。他骨子里有股韧劲儿,却自卑于自己的腺病体质,有些抵触与人交际。唯独对陶展文这位舍友,他能推心置腹。这也归功于陶展文那特有的包容气质。 正月过后,自神户归来的乔世修便一副若有所恼的模样。至于理由,陶展文也未多做过问,只晓得那时乔父应该还生龙活虎,哪见病态。 直至乔世修毕业归乡,留陶展文一人在宿舍拾掇行囊时,乔世修才致信告知其闷闷不乐的缘由: 展文兄,见信如晤。 归国事宜准备妥当否?离京时,鄙人曾承诺不日便会返京,与兄台再会。无奈杂务缠身,脱身不得。今有急事欲与展文兄相商,神户亦有归国港口,展文兄若能改作神户登船,并顺道光临寒舍数日,则不胜感激。展文兄于我有三年同室之谊,如今,鄙人便将心中苦恼毫无保留地吐露予你—— 关于家父的平生事迹,有众多传言,其中不乏夸张杜撰之说。唯有一点可确信,家父在祖国时,曾是一个摆渡船家。有传闻说,家父见财起意,杀害了个上船的富商,携款潜逃。三十年前凭此赃款,来日经商。我如何肯信?父亲虽非完人,却绝无可能做出谋财害命之举! 另有一说,家父在那时已有家室,却抛妻弃子逃亡到神户,与五年前过世的家母再婚。这点却容不得我怀疑,毕竟,有家父亲口坦白。 抛妻弃子中的“子”为男孩儿,换言之,便是我同父异母的兄长!今年正月,父亲突然告知说,这个“大哥”不日便要来日本!他还说道:“你这个大哥,生得倒未让我失望。与你这娇生惯养的大少爷不同,他至今可是尝遍了世间艰辛。你今后大可以多向他讨教讨教处世之道。”世间艰辛?荒谬!这个“大哥”为何尝遍了世间艰辛?难道不是因为家父他当年的抛妻弃子之举?这还是我认识的那德高望重的家父吗?摆渡杀人的传言,莫非不是空穴来风? 我就读中学时,有个男人将父亲过往的相关传言告知于我。此人自然也坚信,这些不光彩的传言定然是心怀嫉妒之人对成功者的恶意中伤,并表示今后再有这样的宵小之辈,会第一时间知会我。有传言说,店里掌勺的杜自忠,当年便在家父船上打下手。事实上,杜叔在店中的地位绝非掌勺这般简单,店中生意多经他手。若事出紧急,家父第一个便是找他商议,而不是找掌柜吴钦平或王充庆。如今细想,不正是因为杜叔曾是他的“帮凶”! 一周前,这位“大哥”终于露面了。如今,只知道他一身初来乍到的乡下佬气息。至于家父是如何找到“大哥”的?迄今为止是如何保持联系的?一无所知……家父是少言寡语的性子,凡事能不开口则不开口。我先前再三过问,他就一句回答:你见了面自然就知晓了。 这位乔世治“大哥”的容貌,与我兄妹俩哪见着半分相似!再谈体格,这“大哥”如牛一般壮实,反观我兄妹二人,展文兄亦知晓,皆是纤弱体质。成长环境与母方基因相异不假,但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吧?言及此,想必展文兄也猜到我烦恼之处——这便宜“大哥”的出现,势必会给日后的财产继承埋下隐患!并非我贪慕钱财,只求为家妹守得一份应得的利益。鄙人是法盲,不知家父与“大哥”的父子关系,是否受法律认可。因此,急需熟读法律的展文兄一臂之力。 当然,此番请展文兄前来,绝非做“法律咨询”这般简单。 方才亦有所谈及,这位“大哥”的底细仍是谜,却疑点百出(见面详谈),令鄙人深感不安。说来荒唐,家妹纯竟对这可疑分子仰慕有加!家妹正值青春期,对从天而降的“大哥”心存向往,也无可厚非。说到这里,展文兄多半会将我的“不安”,归咎于对家妹被夺走的嫉妒。但我可以确切地答复——绝非如此!这份“不安”的缘由,绝非如此肤浅。 再者,家父对“大哥”的态度,也令人费解。对方可是自己当年狠心抛弃,且阔别了三十年未谋面的亲生子,家父对其的态度,不应该更僵硬、尴尬一些吗?这份应景的疼爱与亲密感,多少让人感到做作。不对劲儿,不对劲儿。但鄙人的“不安”亦非源自此处! 事到如今,除展文兄外,再无可托付之人。望君念同室之谊,速至神户,以旁观者视角辨别这位“大哥”的真伪。若其身份属实,则需展文兄鉴别,其是否有能力肩负我乔家的将来。这是鄙人最后的请求,望君勿要推托了。 乔世修 “看来,又得跑一趟神户了。” 陶展文微微阖眼,脑中浮现出纯那张黛眉微蹙的白皙面庞。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三色屋事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