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处世悬镜诠解

封面

作者:傅昭、郑广发

页数:304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28056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古书。尽管是本古书,但其中的为人处世哲理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仍具有现实意义。当我们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恰如一位慈祥而睿智的老者,在一点一滴地向我们讲授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学问、处世的真经。

作者简介

郑广发,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毕业后到吉林大学工作,现为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致力于对古典文化小说研究工作,著有《老残游记》、《今古奇观》、《读懂易经》、《中国古代见人秘诀》、《增广贤文》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
《处世悬镜》短小精悍,却汇集人生百态,囊括人生的是是非非,细细品味,才会看清人生,前方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好。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密切,竞争激烈,处世学这门实用且高深的学问,谁掌握得好,谁就能占得先机,获得更多、更便捷的发展机遇。《处世悬镜》正是这样一部开启人们心智的读物。

目录

目  录

序言

前言

处世悬镜全文

识之卷一

遵循规律方能成事/ 2

违背自然必将适得其反/ 4

善于认识自己/ 6

细节决定成败/ 9

用人不疑的哲理/ 11

非凡胆识成就大业/ 13

刚柔并济道中庸/ 15

睹物方知结果/ 17

发挥长处方能事半功倍/ 20

患难方显真情/ 23

生命的衰竭与更替/ 24

识别人才要观言品行/ 26

识时务者为俊杰/ 29

心态决定一切/ 31

抛开友情的附加条件/ 33

阿谀逢迎不可取/ 36

善于抓住事物的本源/ 38

付出才会有收获/ 42

距离产生的美丽/ 44

谦虚使人进步/ 46

辨识身边的忠奸/ 48

欲望是罪恶的本源/ 51

行之卷二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56

善于接受他人的善言/ 58

机遇是成功者永恒的主题/ 60

做人德为先/ 62

经得起诱惑的考验/ 65

行动胜于言论/ 68

威信的力量/ 70

厚积薄发之理/ 72

持之以恒的胜利/ 74

志向引领人生进步/ 77

果断行事的必要性/ 79

拒绝言行的浮夸/ 82

谦虚是永远的美德/ 84

止之卷三

心态平和方可止欲/ 88

道义乃是做人的原则/ 90

处世的中庸之道/ 92

摆脱欲望追求适度/ 95

退一步海阔天空/ 97

贪念止则廉洁生/ 99

拒绝物质的诱惑/ 102

侈靡生活是衰败的开始/ 103

金钱诱惑是巨大的陷阱/ 105

坚持廉洁的挑战/ 106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109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111

藏之卷四

谦卑者方能快乐/ 114

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 116

学会谨言便可避免祸患/ 119

德高谦恭荣达于世/ 122

在赞许面前保持缄默/ 123

骄傲自满必定失败/ 126

顺境中也要保持低调作为/ 128

心胸宽广者方具内涵/ 130

德行高者才不外漏/ 133

尊崇适当才能避免毁誉/ 135

刚柔并举方可适中/ 137

忍之卷五

心存仁义万事可成/ 142

学会忍让方能成就事业/ 144

心有容人之量方能成功/ 146

宽恕他人等于帮助自己/ 150

吃亏是福的哲理/ 153

严于律己才能宽以待人/ 155

善于听取他人的良言/ 158

帮助他人应不求回报/ 160

宽容是和睦相处的法宝/ 162

遇事要善于谦让/ 165

信之卷六

坦诚守信是为人之本/ 170

道德乃万事之基础/ 172

虚伪狡诈是祸乱之本/ 173

实践诺言是取得信任的基础/ 175

虚伪易散拙诚长久/ 177

自欺毁己欺人丧德/ 180

术业非专攻则事败/ 182

磨难是友情最好的见证/ 185

人正源于心善/ 186

信任是团结的前提/ 188

守信是做人的原则/ 191

道德是处事的准线/ 192

曲之卷七

眼光要伸向远方/ 196

巧用智慧达到目的/ 198

观山水自然袁学做人道理/ 201

忠厚仁义者得拥护/ 203

注重德行者自有威望/ 206

为人正行事圆方成大事/ 207

知识深厚则能教化育人/ 210

处事要善于变通/ 212

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前提/ 215

学会创造机会办事/ 216

明晰事务间的相互依赖/ 218

领悟与不同人交往的守则/ 220

厚之卷八

用兵之道的战术/ 226

在其位谋其事/ 227

别让欲望控制了你/ 230

处事要当机立断/ 232

以毒攻毒的策略/ 235

祸患的根源是人心/ 237

无欲无求方生仁义之心/ 240

心怀道德者收获道德/ 242

做事要善于审己/ 244

行事要善于创新/ 246

舍之卷九

摒弃世俗以求大志/ 250

承载生命的勇气/ 252

不可放弃人生的追求/ 255

弃才可以得到/ 257

欲扬必先抑之/ 260

节制欲望袁坚守原则/ 262

财多招致祸害/ 263

淫逸思想的祸乱/ 266

沉溺钱财伤人伤己/ 267

以退为进的哲理/ 270

附录/ 273

节选

过了不久,有人举荐舜给尧,舜姓姚,名重华。舜为人正直厚道,虽然父母兄弟对他不好,但他还是很孝顺父母,关怀弟弟象。
有一天,瞎父亲叫舜到屋顶上去抹顶篷,然后他悄悄地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舜见浓烟四起,火焰往上蹿,急忙一手举着一顶斗篷,好像张开翅膀一样跳了下来,脱离了危险。
一计未成,又施一计。过了几天,瞎父亲叫舜去挖井,等到井快挖好的时候,就把泥土倒进井里,想活埋舜。他们没想到舜在井底挖了一条斜巷,在里面休息。井被填死后,舜急中生智,从斜巷里挖开了一个出口,爬出来了。
象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于是满心欢喜地跑进舜的房里,躺在床席上,自得其乐地弹起琴来。不料,舜平平安安地进屋来了,象大吃一惊,继而假惺惺地说:“哥呀,你怎么挖井挖半天也不上来,我真为你担心呢”舜并没有责怪象,反而说:“谢谢你这么关心我,我没事。”
尧听了舜的这些事迹后,非常感动,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舜结婚后,带着两个妻子一起种地干活,仍旧孝顺父母,关心弟弟。舜的名气也开始往四面八方传播。
舜在历山脚下种地,本来那里的农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械斗,舜的事迹传到那里后,农民们开始相互谦让,你让我,我帮你,社会风气大变。舜到雷泽一带去捕鱼,本来那里的渔民经常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打得头破血流,舜一来,渔民们纷纷向他学习,相互礼让。和睦得像一家人。
尧听说后,认为舜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德大才之人,于是将部落联盟的职位让给了舜,自己退居一旁养老。
舜担任部落联盟领袖八年后,尧去世了,尧活了一百多岁。舜更加勤勤恳恳地工作,把天下治理得比尧的时候更好。舜经常到各地去巡视,关心人民的生活。
最后一次,舜巡视到南方苍梧地区时,不幸染病去世。娥皇和女英悲痛万分,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相传,她们常常扶着竹子悲切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久而久之,凝成了斑斑点点的美丽的花纹。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即被人们称为“湘妃竹”。
陈元方妙言解难题
陈元方小时候就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他还在11岁时,有一次家人领他去袁公府上做客。这位被称作“袁公”的人,是当朝的大官,同时也是位学识渊博、勤政爱民的人。到了袁公府上,陈元方彬彬有礼的举止深得大家的喜爱。
袁公很喜欢陈元方,他疼爱地拉着元方的小手和颜悦色地道:“我素闻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父亲在太丘做父母官,为什么能深得民心?”
陈元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回袁大人:家父为人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在治理太丘时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原则管理,对那些倚仗权贵而作威作福的人,进行严厉地制裁;对贫困交加的百姓,去关心和帮助,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这样恩威并重、执法严明的管理,天长日久就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拥护。”
袁公听后,欣喜地说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一番见解,果真是名不虚传啊!”袁公沉吟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以前曾任邮县县令,当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理的。要是所有的父母官都能这样做,那天下才会太平无事,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啊。”
陈元方道:“您和家父是智者所见略同。”
袁公高兴地把元方搂在怀里说:“你如此善于词辩,来考考你如何?”元方道:“等会儿畅所欲言时,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公微笑着说:“依你看,我和你父亲理政的策略是谁先向谁学的?”
陈元方想了想说:“大人,您可记得古代政治家周公和孔子吗?他们先后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可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都为百姓而造福,都推行了仁政。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奉献一生的心血。因此,他们也都深受民众的敬仰。他们的理论至今都受到拥护,谁又能分清周公和孔子两位圣人的治理之策是谁跟谁学的呢?”说完后,元方看看袁公的脸色,发现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才长舒了一口气。
只见袁公哈哈大笑,他一把抱起元方,不住地点头称赞道;“好!很好!回答得恰如其分,今后你一定不要浮躁,要踏实做人,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呀!”又转身对陈元方的家人说:“真是后生可畏,可喜可贺呀!”
小元方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以周公、孔子的事迹作比袁公和父亲,对二者同时称赞,不曾厚此薄彼,才博得喝彩。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处世悬镜诠解》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