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洪岩
页数:168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51455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共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18年3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将之上升为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刘洪岩编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依据中共中央十九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大会新精神,约请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有关专家,编写出版了这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一书。
作者简介
刘洪岩,黑龙江庆安县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环境与资源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环境与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交流》法学编辑;迄今个人独著3部(其中俄文专著1部),合著2部,在中国、俄罗斯、法国核心学术期刊《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家与法》(俄罗斯)、《法与国家:理论和实践》(俄罗斯)、《政治与社会》(法国与俄罗斯)、《公民与法》(俄罗斯)等用中、俄文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俄罗斯及中国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三十余项。并参与国家部委立法项目多项;曾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主要承担本科生的法理学、环境与资源法学及经济法学必修课和实用律师学、中国法律制度概论(针对外国留学生)的选修课,硕士研究生的法理学、环境法总论及俄罗斯法律制度(双语课程),博士研究生的《俄罗斯法前沿》课程。
目录
更加注重发挥宪法重要作用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人民日报社论: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第一部分 2018年宪法全文与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宪法修改前后内容对照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 内容的建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第二部分 最新宪法修正案权威解读
全国人大法工委就“宪法修正案”答记者问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
第三部分 最新宪法修正案全文讲解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序言及其法律效力
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
2018年宪法的三个与时俱进
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修宪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
深入学习贯彻宪法巩固壮大新时代统一战线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大力提升新时代生态文明水平
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第四部分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捍卫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人民意愿的充分表达
一次生动的全民宪法教育
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
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
——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 内容的建议
助力伟大时代创造更大辉煌
——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热议宪法修正案通过
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坚定表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 内容的建议
第五部分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一论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论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学习宪法尊崇宪法
——三论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尊崇宪法的庄严宣示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国防。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显著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