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生根编著
页数:610页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54296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篇, 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内容包括: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 审计准则 —— 一般原理与责任 ; 审计准则 ——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等。
作者简介
王生根
教授、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曾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院长,现任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江苏分所副主任会计师(兼)。在会计师事务所和高校的经历,使其成为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既有理论又有实务经验的审计辅导专家。2002年至2006年,担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课程的考前辅导主讲教师;自1995年开始,受聘于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从事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审计学科负责人,并自2006年度起连续8年荣获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培训师资称号。著有《审计实务——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解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考前辅导等多部专著。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紧跟权威发布,内容新、全。本书以《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 号——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 12 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16〕2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 38 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10〕21号),以及《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4 号)最发布和修订的执业准则为依据进行编写,涵盖了全部的52项执业准则。
2.注重实务。本书将执业准则按准则体系编号顺序排列,每项准则均包括制定与修订背景、2010年修订内容、2016年修订内容、学习中注意事项、框架结构简介、重点难点解析等板块。在重点难点解析板块,对概括性较强、较难以实务操作和理解的概念及规范进行了详释,并通过“应用分析”栏目,联系实战运用介绍审计准则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准则修订的核心内容,完成知识体系的更新。
3.形式新颖。本书采用大量图示和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举例、归纳和分析,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准则内容。此外,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使重点内容更加清晰、醒目,便于阅读、使用和查找。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紧跟权威发布,内容新、全。本书以《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 号——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 12 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16〕24
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 38 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10〕21
号),以及《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4 号)最发布和修订的执业准则为依据进行编写,涵盖了全部的52项执业准则。
2.注重实务。本书将执业准则按准则体系编号顺序排列,每项准则均包括制定与修订背景、2010年修订内容、2016年修订内容、学习中注意事项、框架结构简介、重点难点解析等板块。在重点难点解析板块,对概括性较强、较难以实务操作和理解的概念及规范进行了详释,并通过“应用分析”栏目,联系实战运用介绍审计准则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准则修订的核心内容,完成知识体系的更新。
3.形式新颖。本书采用大量图示和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举例、归纳和分析,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准则内容。此外,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使重点内容更加清晰、醒目,便于阅读、使用和查找。
读者对象:
本书既可以作为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后续教育培训教材,又可作为注册会计师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参考业务手册,还可以供大专院校教学和学生、非执业会员和注册会计师考生的自学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
第二篇 鉴证业务准则
第二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框架结构简介
第三节 重点难点解析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一般原则与责任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1101号)
第二节 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第1111号)
第三节 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第1121号)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第1131号)
第五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1141号)
第六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第1142号)
第七节 与治理层的沟通(第1151号)
第八节 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第1152号)
第九节 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1153号)
第四章 审计准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第1201号)
第二节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11号)
第三节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第1221号)
第四节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1231号)
第五节 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第124l号)
第六节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第125l号)
第五章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
第一节 审计证据(第130l号)
第二节 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第1311号)
第三节 函证(第1312号)
第四节 分析程序(第1313号)
第五节 审计抽样(第1314号)
第六节 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第1321号)
第七节 关联方(第1323号)
第八节 持续经营(第1324号)
第九节 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第1331号)
第十节 期后事项(第1332号)
第十一节 书面声明(第1341号)
第六章 审计准则一一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第一节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第140l号)
第二节 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第1411号)
第三节 利用专家的工作(第1421号)
第七章 审计准则一一审计结论与报告
第一节 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第1501号)
第二节 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第1502号)
第三节 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第1503号)
第四节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第1504号)
第五节 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第1511号)
第六节 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第1521号)
第八章 审计准则——特殊领域
第一节 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第1601号)
第二节 验资(第1602号)
第三节 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第1603号)
第四节 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第1604号)
第五节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第1611号)
第六节 银行间函证程序(第1612号)
第七节 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第1613号)
第八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第1631号)
第九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第1632号)
第十节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第1633号)
第九章 审阅准则——财务报表审阅(第210l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框架结构简介
第三节 重点难点解析
第十章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第一节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第3101号)
第二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第3111号)
第三篇 相关服务准则
第十一章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第4101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框架结构简介
第三节 重点难点解析
第十二章 代编财务信息(第4111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框架结构简介
第三节 重点难点解析
第四篇 质量控制准则
第十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第5101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框架结构简介
第三节 重点难点解析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