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湖北科技
页数:248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52966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甘薯栽培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用书》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特征与特性、选种与应用、淀粉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烘烤鲜食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菜用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紫色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病害防治技术、甘薯虫害防治技术、甘薯其他危害等。
作者简介
杨新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旱粮研究室主任,甘薯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专家。
杨园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甘薯研究专家。
本书特色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传播现代绿色高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目录
第二章 特征与特性
第一节 形态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二)茎的形态与功能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
(四)花、果实
第二节 生长与产量形成
(一)甘薯生长的三个过程
(二)甘薯大田生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
(三)发根及幼根分化
(四)块根的形成和膨大
(五)茎叶生长与产量形成
第三节 甘薯生长与生态因素的关系
(一)温度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二)水分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三)光照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四)空气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第三章 选种与应用
第一节 资源与品种特性
(一)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二)甘薯品种类型
第二节 品种选育
(一)甘薯育种试验的特点
(二)甘薯杂交种子及后代的基本处理方法
(三)甘薯育种方法
第三节 甘薯品种审定
(一)甘薯品种区域化鉴定
(二)品种登记
第四章 淀粉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淀粉型甘薯定义与主要用途
第二节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介绍
第三节 淀粉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育苗
(二)大田准备与移栽
(三)大田管理
第四节 收获与贮藏
(一)收获
(二)安全贮藏
(三)贮藏技术
第五章 烘烤鲜食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烘烤鲜食型甘薯定义与主要用途
第二节 烘烤鲜食型甘薯新品种介绍
第三节 烘烤鲜食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育苗
(二)大田准备与移栽
(三)田间管理
第四节 虫害防治
第五节 收获与贮藏
(一)收获
(二)贮藏
第六章 菜用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菜用型甘薯定义与主要用途
第二节 菜用型甘薯新品种介绍
第三节 菜用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菜用型甘薯的常规栽培技术
(二)菜用型甘薯的立体栽培技术
(三)病虫防治
(四)收获
第七章 紫色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紫色甘薯的来源与主要用途
第二节 紫色甘薯新品种介绍
(一)鲜食型品种
(二)加工型品种
(三)兼用型品种
第三节 紫色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育苗
(二)大田准备与移栽
(三)大田管理
第四节 收获与贮藏
第八章 甘薯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真菌病害
(一)甘薯黑斑病
(二)甘薯根腐病
(三)甘薯蔓割病
(四)甘薯疮痂病
(五)甘薯软腐病
(六)甘薯干腐病
(七)甘薯紫纹羽病
(八)甘薯黑痣病
(九)甘薯斑点病
第二节 其他病害
(一)甘薯瘟病
(二)甘薯茎线虫病
(三)甘薯根结线虫病
第三节 甘薯病毒病
(一)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二)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
(三)甘薯潜隐病毒(SPLV)
(四)甘薯脉花叶病毒(SPVMV)
(五)甘薯黄矮病毒(SPYDV)
(六)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PCLV)
(七)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
(八)甘薯褪绿斑点病毒(SPCFV或C-2)
(九)甘薯卷叶病毒(SPLCV)
(十)甘薯无病症病毒(SPSV)
(十一)黄瓜花叶病毒(CMV)
(十二)C-3
(十三)甘薯叶斑病毒(SPLSV或C-4)
(十四)C-6
(十五)甘薯轻斑病毒(SPMSV或C-8)
(十六)马铃薯纺锤形类病毒(PSTVd)
(十七)烟草花叶病毒(TMV)
(十八)甘薯环斑病毒(SPRSV)
第九章 甘薯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地上害虫
(一)甘薯天蛾
(二)甘薯麦蛾
(三)斜纹夜蛾
第二节 地下害虫
(一)蛴螬
(二)小地老虎
(三)蝼蛄
(四)金针虫
(五)甘薯蚁象
(六)甘薯长足象
(七)甘薯叶甲
第十章 甘薯其他危害
第一节 甘薯冻害
第二节 草害及化学防除
(一)薯田杂草
(二)化学除草
第三节 鼠害及防治
(一)害鼠种类
(二)田鼠防治技术
附录 农产品禁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甘薯栽培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用书》: (二)水分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必须以水为介质,任何时候甘薯体内的实际含水量仅是其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分的极小一部分。据国外研究,甚至在潮湿气候下,从土中吸收的水分只有千分之二三被利用,而在干燥条件下则只有千分之一被利用,其余都通过植物体蒸发掉。水分是甘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水量少的部分约为55%,含水量多的部分可达90%以上。活的细胞原生质是不可能没有水分的,水分保持着细胞的膨压,维持着固有形态。同一切高等植物一样,甘薯体内所有生理活动过程都是在水的存在下进行的。土壤中的矿物元素必须溶于水才能被吸收,这些元素被带到生长中的甘薯各部分并合成为植物体的重要物质。水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同二氧化碳一样是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即在有叶绿素和光能存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气态通过气孔扩散进入叶片,但在与水化合而形成单糖之前,首先在叶内溶于水。此外,作为生态因素的水,在甘薯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生长着的甘薯不断由土中吸取水分,其中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放到空气中。这种吸收与散放水分代谢过程,使植物得以保持稳定的体温,即使在夏季炎热干旱的中午,植株也不致受到灼伤,并保证了正常活动的进行。 1.甘薯的需水量和不同生育时期需水规律 据国内外研究,甘薯一生的需水量,其蒸腾系数在300~500间,这个数值低于一般旱作物。但因甘薯蔓叶繁茂、营养体较大、单产较高、生育较长,栽培过程中田间耗水量的绝对数值却高于一般旱作物。我国各灌溉研究部门的资料指出,甘薯的田间耗水量常因各地生态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的不同,差异颇大,一般在500~800毫米间,相当于400~600立方米的灌溉量。1981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表明,田间耗水量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加。在较高的产量范围内(2287.5~4637千克/亩),田间耗水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6085),并初步认为春薯产量为2500~4000千克/亩时,田间耗水量为450~750毫米,相当于300~500立方米/亩的灌水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