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郝全洪
页数:24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871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原有支撑经济增长的既有条件和运行轨迹逐渐发生改变。在外部支撑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增长适应新常态的内在必然。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新常态及其内在理论逻辑、未来增长潜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综述性总结,为国内同行提供相关参考。围绕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全要素生产率、大国雁阵经济和柔性改革体制,论证推动我国向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逻辑路径。以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不同所有制经济体为直接研究对象,以如何提升这些不同所有制经济体的自生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品或服务的有效供给为主要研究内容,藉此提出我国不同层面的组织机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应采取的推进思路和重要举措。
作者简介
郝全洪,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产业经济学等。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经济研究参考》《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中国趋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基于经济虚拟化视角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论丛”书系)和多部著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逻辑、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逻辑
二、研究思路
三、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创新及不足
一、概念和术语用法的界定
二、主要创新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与新常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内部基础与动力机制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产业转移与外商直接投资
二、经济增长的内部基础——人口红利
三、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核心举措
第三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静态、动态与关系
一、关于新常态的含义和状态分析
二、关于新常态的价值判断和动态分析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与新常态
第四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
一、产业结构、要素回报率和资源环境约束
二、基于投资的赶超战略、基于创新的增长战略与经济转型
三、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
第三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潜力和创新驱动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自身潜力
一、地区差异、大国经济的“雁行模式”与经济转型
二、劳动人口、“二次人口红利”与人均资本存量
三、技术落差、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
四、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释放“政策红利”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政府创新驱动
……
第四章 政策性负担、国资“退出”困境与混合所有制
第五章 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约束与关键路径
第六章 小微企业成长、政策支持与自生能力
第七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逻辑、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逻辑
二、研究思路
三、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创新及不足
一、概念和术语用法的界定
二、主要创新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与新常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内部基础与动力机制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产业转移与外商直接投资
二、经济增长的内部基础——人口红利
三、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核心举措
第三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静态、动态与关系
一、关于新常态的含义和状态分析
二、关于新常态的价值判断和动态分析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与新常态
第四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
一、产业结构、要素回报率和资源环境约束
二、基于投资的赶超战略、基于创新的增长战略与经济转型
三、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
第三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潜力和创新驱动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自身潜力
一、地区差异、大国经济的“雁行模式”与经济转型
二、劳动人口、“二次人口红利”与人均资本存量
三、技术落差、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
四、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释放“政策红利”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政府创新驱动
……
第四章 政策性负担、国资“退出”困境与混合所有制
第五章 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约束与关键路径
第六章 小微企业成长、政策支持与自生能力
第七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