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宇静著
页数:39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859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欧阳修为宋代大家,相关文学、史学、经学等学术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对于欧阳修遗迹的关注却犹如“荒漠”,尚未有专题研究。欧阳修遗迹有的是其本人所遗留,有的是后人根据其诗文、掌故所兴建。其中醉翁亭、平山堂等名播天下,历来为游观胜概,修建、游览、雅集、题咏十分兴盛,衍生出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沉淀为内涵丰厚的文化符号,在古代文人遗迹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著共十章。前八章为个案考述,分别对欧阳修在仕宦、故里、出生、成长、逝世、归葬地州县的遗迹之兴废历史、背景原因、文化意义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详尽考述。后两章为总结归纳与理论阐发,即在个案考述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欧阳修遗迹在分布、类型方面的存在状况,形成、发展与存废、盛衰方面的原因,揭示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积淀,阐发其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题创新度高,不仅拓展了欧阳修研究的学术领域,对其它文人遗迹研究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深化遗迹和文学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有益于地方名胜旅游、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作者简介
程宇静 (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2014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师,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师。主要论文有《论“文宗”的内涵演变和文学史意义》《<醉翁操>的缘起、衍生及文化意义》等。
本书特色
欧阳修为宋代大家,相关文学、史学、经学等学术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对于欧阳修遗迹的关注却犹如“荒漠”,尚未有专题研究。欧阳修遗迹有的是其本人所遗留,有的是后人根据其诗文、掌故所兴建。其中醉翁亭、平山堂等名播天下,历来为游观胜概,修建、游览、雅集、题咏十分兴盛,衍生出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沉淀为内涵丰厚的文化符号,在古代文人遗迹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著共十章。前八章为个案考述,分别对欧阳修在仕宦、故里、出生、成长、逝世、归葬地州县的遗迹之兴废历史、背景原因、文化意义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详尽考述。后两章为总结归纳与理论阐发,即在个案考述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欧阳修遗迹在分布、类型方面的存在状况,形成、发展与存废、盛衰方面的原因,揭示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积淀,阐发其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题创新度高,不仅拓展了欧阳修研究的学术领域,对其它文人遗迹研究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深化遗迹和文学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有益于地方名胜旅游、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目录
第一章 夷陵县绛雪堂
第一节 绛雪堂
第二节 夷陵县其他欧阳修遗迹
第二章 滁州醉翁亭、丰乐亭
第一节 宋代:兴盛
第二节 明代:鼎盛
第三节 清代:维持
第四节 近现代:重建
第五节 滁州欧阳修遗迹的地位与文化意义
【附录一】南京太仆寺的职能演变及其对滁州文化建设的贡献
【附录二】《南滁会景编》版本考述
第三章 扬州平山堂
第一节 兴废历史
第二节 景观特色、历史地位与文化意义
第三节 扬州其他欧阳修遗迹
第四章 颍州会老堂
第一节 三堂:聚星堂、会老堂、六一堂
第二节 颍州其他欧阳修遗迹
第三节 衰落的原因
第四节 文化意义
第五章 其他仕宦州县遗迹
第一节 光化县欧阳文忠公书院
第二节 滑州画舫斋
第三节 开封府欧阳文忠公祠
第四节 青州欧阳公祠
第六章 吉州故里遗迹
第一节 西阳宫建筑群
第二节 吉州其他欧阳修遗迹
第三节 欧阳修在吉州的文化影响
第七章 出生、成长、归葬地遗迹
第一节 绵州六一堂
第二节 泰州思贤堂
第三节 随州欧阳修祠堂
第四节 新郑欧阳修墓
第八章 其他州县遗迹
第一节 杭州六一泉
第二节 其他州县遗迹
第九章 欧阳修遗迹的形成、发展与繁盛
第一节 分布与类型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繁盛与表现
第十章 欧阳修遗迹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名公遗迹
第二节 文化遗迹
第三节 历史遗迹
第四节 地方文化资源
附录:欧阳修遗迹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