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社会保障制度史

封面

作者:刘芳,毕可影主编

页数:154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131854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划分为早期慈善救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五个阶段,通过对这五个阶段发展脉络的梳理,《社会保障制度史》将系统阐述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从低水平保障到高水平保障的过程。同时,该书还讨论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并注意剖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注意剖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发展机制和历史发展脉络,是该书的突出特色。  《社会保障制度史》适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者和本科生阅读,也可供关心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学、管理学学者和社会公众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启蒙
第一节 西方古文明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互助互利思想
二、慈善思想和宗教教义
三、“天赋人权”观
四、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渊源
一、”大同“社会思想
二、”以民为本“思想
三、仓储后备思想
四、社会救济思想
五、养老慈幼思想

第二章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第一节 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形式
一、民办慈善事业
二、宗教慈善事业
三、社会互助组织
四、官方慈善事业”
第二节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初期实践
一、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二、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
三、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四、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第三节 萌芽时期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特点
一、具有浓厚的封建王权思想
二、救助方式以社会救济为主
三、以维护国家统治为根本目的
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立法的进步性

第三章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三、法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四、瑞典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五、美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的特点
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
二、推出背景为政府的应急措施
三、保障对象主要针对工人阶级
四、保障体系仍欠完整

第四章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背景
一、产业革命的推动
二、市场机制的发展
三、社会保障理论的成熟
第二节 发展时期的社会保障理论
一、国家干预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二、经济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三、“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思想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美国《社会保障法》的诞生
二、英国“贝弗里奇报告”的出台
三、强政府干预下的德国社会保障
四、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
五、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六、智利私有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发展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保障项目增加
二、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三、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

第五章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经济负担沉重
二、国家动乱频发
三、社会危机四伏
第二节 福利型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改革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社会保险型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改革
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
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强制储蓄型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改革
一、智利社会保障制度
二、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 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1949年1956年)
一、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初建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曲折发展(1957年-1985年)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曲折发展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救济制度的曲折发展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6年-2006年)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三、城乡社会救济制度改革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2007年至今)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三、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第五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展望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目标、思路及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社会保障制度史》: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一)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一方面,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被社会化大生产所打破,劳动者从家庭走向社会,而劳动者一旦失去工作能力或失业,生活问题就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的关注。社会大生产使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问题增加,同时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使得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加大、工作效率更高,对于年老体弱或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就不得不退出工作岗位。而且就工资水平而言也是很低的,“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①没有资金储备以备年老时使用,使社会问题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社会化,要求社会必须对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以及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负起责任。社会化机器大生产使劳动力需要按照社会分工的要求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劳动能力,而经济的波动往往造成结构性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社会来共同承担。  (二)工人阶级斗争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政治条件  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社会权利的分配是由社会各阶级、各集团的政治力量所决定的。工人阶级的斗争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决定性力量。在机器化大生产条件下,恶劣的工作环境将劳动者置于生老病死残以及失业的威胁之下,无产阶级为了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团结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而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往往采取“施压”和“安抚”并重的策略。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资产阶级安抚劳工、平息运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19世纪80年代被确定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时期,而当时的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其国内工人阶级的斗争是息息相关的。纵观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大多都与工人阶级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社会保障理论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中间道路这三大理论流派。国家干预主义大致包括德国的新历史学派、新剑桥学派、瑞典学派、福利经济学、费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等;经济自由主义主要包括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理论、第三条道路等。这三大理论学说主要是围绕着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展开的争论。  国家干预主义认为自由的市场是有缺陷的,而政府必须通过干预来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占有主导地位,政府肩负着为人民谋福祉的重任。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愈加频繁,一些学者提出在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条件下,通过政府制定社会政策、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主张,其中以德国的新历史学派为主要代表,包括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提出的福利国家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国家不应该干预国家经济,国家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而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外还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通过国家兴办社会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生活。如发展公共教育、改善公共卫生、征收易长穗等。20世纪初,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设计了“福利国家”的蓝图,他们主张通过资产阶级的议会立法,对贫民以及老、弱、病、残进行救助。同时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和改良主义者霍布斯主张以“社会福利”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税收等政策,使社会的“剩余价值”归国家所有,从而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以实施社会福利。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提高穷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就会扩大社会总福利,增加社会总的满意度。此外,庇古还提出了“收入均等化”的转移措施以及政府向富人征税,补贴给穷人以及建立各种社会服务措施等所形成的福利经济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工业凋敝、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尖锐,凯恩斯指出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扩大总需求,刺激总供给,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才能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政府除了要鼓励私人消费和通过税收政策鼓励资本家投资,扩大中央银行信用等措施外,还要积极干预经济,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兴办公共工程增加有效需求和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措施;施行累进税制和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等。凯恩斯提出的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了经济学说史上影响很远的凯恩斯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主要以亚当·斯密、边i心、穆勒等为代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市场经济自由。亚当·斯密认为利己主义是人类的本性和一切行为的动机,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但是又要照顾到他人的利益,否则个人利益就难以实现。追求个人利益与追求社会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为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起到自然调节和平衡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应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去解决社会问题,既是对中世纪封建主义和近代早期重商主义的批判,是为工业资产阶级服务的自由主义理论,对18世纪英国传统的济贫政策和19世纪自由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自由主义以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为代表,进一步倡导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动荡是由政府错误的财政政策造成的,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保障方面,他认为市场自由竞争产生高效率,对低收入者发放补助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主张采用负所得税,既可以维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水平又不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包括:第一,崇尚自由,公开反对社会公平和分配正义;第二,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的作用的发挥,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第三,反对强制性保险,提倡有选择的保险制度。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社会保障制度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