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金融资本家:KKR与公司的价值创造(引进版)

封面

作者:(美)乔治·P.贝克尔//乔治·大卫·斯

页数:206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42284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并购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其中演绎的“蛇吞象”般惊险的一幕。诸多名不见经传的机构,藉此奠定在各自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本书中的主角——KKR公司,是美国一家以收购重整为主营业务的合伙投资企业。简言之,KKR专注于寻找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1988~1989年,KKR通过杠杆收购美国烟草巨头纳比斯科公司,向世人展示其运作产业资本的娴熟财技。此次并购涉及310亿美元,而其中的300亿美元是以债务融资实现的!通过这起世界金融史上规模巨大的著名并购战,KKR一跃成为资产规模仅次于通用汽车、福特、埃克森的巨擘,而后想唱一段时间里,KKR公司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众多评论和图书都以KKR为研究对象,并给它戴上了各种称谓,褒贬不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本书并不仅仅止于上述台前的精彩,其幕后的方方面面——从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融资手法、收购后的重组,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均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远不止是一本企业的传记和金融史著作,它更多地是一本探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极佳范本。通过KKR这一案例,我们将窥得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来龙去脉。

作者简介

乔治·P.贝克尔,拥有哈佛大学企业经济学博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啥佛商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包括管理阶层激励和报酬体系、杠杆收购、企业所有权结构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他的最新研究探讨了管理阶层的绩效测度及在激励体系设计中的作用。贝克尔曾就报酬和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许多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合伙企业提供了咨询。在任教于哈佛以前,他曾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咨询专家。
乔治·斯密,拥有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和国际商务教授,讲授“美国企业史”、“全球视角下的企业史”和“市场、伦理和法”。斯密在1972—1978年曾任教于哈佛大学,1979~1981年在剑桥研究所(Cambridge Research Institute)担任项目经理和反托拉斯历史咨询专家,1982年创建了咨询公司温特罗普公司(Winthrop(group,Inc.),担任发起合伙人。他曾为许多大公司提供过咨询。斯密的研究专长是企业战略和结构、政府管制、技术进步和金融体系的演变。他的著作有《金融资本主义转变》和《从垄断走向竞争》等。

本书特色

在并购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其中演绎的“蛇吞象”般惊险的一幕。诸多名不见经传的机构,藉此奠定在各自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本书中的主角——KKR公司,是美国一家以收购重整为主营业务的合伙投资企业。简言之,KKR专注于寻找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1988~1989年,KKR通过杠杆收购美国烟草巨头纳比斯科公司,向世人展示其运作产业资本的娴熟财技。此次并购涉及310亿美元,而其中的300亿美元是以债务融资实现的!通过这起世界金融史上规模巨大的著名并购战,KKR一跃成为资产规模仅次于通用汽车、福特、埃克森的巨擘,而后想唱一段时间里,KKR公司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众多评论和图书都以KKR为研究对象,并给它戴上了各种称谓,褒贬不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at the Gate)。
本书并不仅仅止于上述台前的精彩,其幕后的方方面面——从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融资手法、收购后的重组,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均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在并购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其中演绎的“蛇吞象”般惊险的一幕。诸多名不见经传的机构,藉此奠定在各自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本书中的主角——KKR公司,是美国一家以收购重整为主营业务的合伙投资企业。简言之,KKR专注于寻找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1988~1989年,KKR通过杠杆收购美国烟草巨头纳比斯科公司,向世人展示其运作产业资本的娴熟财技。此次并购涉及310亿美元,而其中的300亿美元是以债务融资实现的!通过这起世界金融史上规模巨大的著名并购战,KKR一跃成为资产规模仅次于通用汽车、福特、埃克森的巨擘,而后想唱一段时间里,KKR公司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众多评论和图书都以KKR为研究对象,并给它戴上了各种称谓,褒贬不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本书并不仅仅止于上述台前的精彩,其幕后的方方面面——从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融资手法、收购后的重组,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均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远不止是一本企业的传记和金融史著作,它更多地是一本探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极佳范本。通过KKR这一案例,我们将窥得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来龙去脉。

目录

目录
译者序/1
前言/1
第一章 金融资本主义的再生/1
金融资本主义/6
经理资本主义/9
公司治理的崩溃/11
经理机会主义和联合型合并浪潮/16
公司控制权市场/18
KKR和第四次浪潮/22
对杠杆收购的反应:在媒体中的形象/26
政坛上的争论/31
学术界意见逐渐统一/36
退潮/39
再论金融资本主义/40

第二章 重塑债务的作用:创造性的杠杆和收购融资/43
 债务悖论/46
 鞋带交易/50
 创建KKR/57
 确定收购框架/58
 突破:侯戴勒工业公司/63
 塑造债务约束/71
 扩大规模/74
 大收购/80
 债务约束的重要性/83

第三章 重新界定所有者管理公司的价值/85
 达拉斯的麻烦/88
 协调所有者和管理层的利益/91
 与管理层结成合伙关系/93
 收购董事会/94
 绥夫维公司/101
 金霸王公司/106
 对两种相反情况的思考/113

第四章 当风险成真时:困境中收购公司的管理/115
 冲突与声誉/121
 伊顿•里昂纳德公司崩溃/125
 西门家具公司破产/127
 吉米•沃尔特公司官司缠身/131
 烟草巨头摇摇欲坠/138
 不成功收购的影响/149
第五章 KKR作为一种机构形式:结构、功能和特性/153
 公司、集团公司和杠杆收购协会/156
 KKR的杠杆收购协会/158
 塑造公司/163
 扩大合作/166
 克拉维斯和罗伯茨的关系/170
 财务激励机制/172
 非财务管理/175

第六章 融入主流:20世纪90年代的KKR/181
 从收购到建立以及更多/186
 杠杆和股权不断变化的条件/191
 KKR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十年/193
 影响:教训和启示/194

附录 KKR收购大事记:1976~1993年
基金的交易额、杠杆和收益率/197
关于财务数据来源的说明/20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金融资本家:KKR与公司的价值创造(引进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