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东辉 主编
页数:240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32398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内部审计/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首先论述了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内部审计的历史、职业特征和获得内部审计职业资格的途径,以及关于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然后论述了现代的、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和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包括审计规划、执行初步调查、编制审计方案、实施现场工作、撰写审计报告、跟踪纠正行动、向行政管理部门递交总结报告的全过程。 此外,《内部审计/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还介绍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现状。 《内部审计/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适合作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金融、审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金融、会计和审计等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节 内部审计历史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种类、对象、原则和依据
第四节 审计关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与权限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三章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与执业能力
第一节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第三节 内部审计协会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四章 内部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第一节 内部审计证据综合知识
第二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第三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综述
第四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五章 内部审计工作过程
第一节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
第二节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第三节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第四节 内部审计后续阶段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六章 内部审计管理方法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第二节 .内部审计计划的管理
第三节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
第四节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第五节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第六节 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七章 内部审计报告
第一节 内部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第四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与报送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八章 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第三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九章 风险管理审计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
第三节 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四节 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法
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十章 舞弊审计
第一节 舞弊概述
第二节 管理层舞弊与审计
第三节 雇员舞弊与审计
第三节 舞弊审计的程序
第四节 舞弊的防范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第三节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方法
第四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第十二章 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围和内容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与评价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阅读
参考文献
节选
《内部审计/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二、内部审计机构内置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内置是指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和准则,在企业内部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内部审计职责。内部审计机构的内置模式主要有单一领导模式和双重领导模式两种。 (一)单一领导模式 在单一领导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只对一个上级主管负责,具体又分为三类。 1.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管理层 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负责人 这是内部审计的较早阶段普遍采纳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符合内部审计初级阶段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在这种“归口管理”模式下,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既管理财务工作,又管审计工作,尽管业务协调上有所便利,但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难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开展业务的实质性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乃至最后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易受干扰,难以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只是进行一些日常性的审计工作,难以从企业整体层面为企业出谋划策,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 现代内部审计要求为企业提供整体经营的建议,解决的问题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需要不同领域的人员通力合作,提供全面的审计意见。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内部审计向“服务导向型”的转变,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已逐步拓展为监督、评价、控制与咨询服务,审计的重点也逐步转向以绩效评价为主的管理审计,这种机构设置模式更显得捉襟见肘,不合时宜。 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 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通常是接受总经理的委托,对下属单位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总经理作为股东的代理人承担着为股东财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并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在管理过程中,总经理要将自身承担的责任和目标在企业内部层层分解,逐步落实。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管理层,其职能定位立足于“服务主导型”,力图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层的良好沟通,帮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内部审计机构由总经理管理和负责,是基于总经理与下属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有效的内部审计可减少下属部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总经理对下属的监督约束成本。 总经理领导的模式有利于总经理掌握内部审计的详细情况与动态发展,对企业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内部审计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较高的级别地位,可以对企业日常的全面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可以及时向企业高级管理层反映问题、建议纠正措施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从企业高级管理层获得连续、及时的信息反馈,并且由企业高级管理层协调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中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内部审计实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由于隶属关系的限制,这种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基于“理性人”假设,总经理在实际工作中很有可能更多地为自身利益考虑,脱离增加股东价值的轨道。总经理领导的模式使总经理凌驾于内部审计之上,内部审计的控制范围被无形缩小于总经理的权限范围以内。内部审计难以审查企业高级管理层,无法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特别是企业中级管理部门很多活动是由总经理授意或控制的,当内部审计对这类活动进行检查时将难以保持独立性以及在审查和评价中的客观性。如果被审计对象所体现的总经理意志违反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法律法规或职业道德等,则内部审计活动还可能受到来自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阻碍和影响。因此,这种模式对降低股东和总经理(高级管理层)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毫无帮助,未能使内部审计达到应有的独立水平,不能完全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履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