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茜
页数:336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5815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同济大学中文系创立于1946年。时名为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同期建立的哲学系,外国文学系共同组成文学院,是为上海国立大学中最个文学院。先后在此任教的有郭绍虞、穆木天、牟润孙、潘伯鹰、蒋大沂、张长弓、王善业、蒋天格、徐中玉、曹融南等先生,可谓大师云集。1949年8月,同济中文系奉新政府之命停办,师生遂并入同城的复旦中文系。直至2003年同济中文系方得以恢复。因有前贤筚路蓝缕,薪火相继,得以再聚俊彦,故不数年即在沪上乃至全国再现昔年峥嵘之态。迨至今年,即2016年,同济中文系已建系七十周年,复建也十载有余。为此,同济中文系同仁特编辑“同济·汉语文学丛书”,择期陆续出版,既宣己志,亦求友声。而此套丛书初名“同济中文系学术丛书”,原拟循兄弟院校中文系的成例,以在同济中文系任教的教师的学术著作的出版为主。但在我与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教授商议时,他力主扩大该丛书的编辑框架,以“同济·汉语文学”总括其名,以从同济百多年来对汉语文学的贡献为题系统梳理和编辑丛书,而不必囿于同济中文系的狭小范围,并且,他进一步提议,这套丛书不仅可收录大家的学术研究著作,亦可收入教师们的文学创作作品,故以“汉语文学”而非“汉语文学研究”为名。对此建议我深以为然,因为若从“汉语文学”的角度考察,同济自1907年建校以来,师生们为现代汉语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作出的贡献与其他历史悠久的大学比起来,虽不至于高山仰止,但也不遑多让。尤其是在汉语文学的创作上,人才辈出,不绝于缕。从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人宗白华,二十年代的诗人殷夫,三十年代的诗人冯至、戏剧家杨晦,四十年代的戏剧家陈铨,诗人廖青主、穆木天,五十年代的小说家杨益言等,新世纪以来又有小说家马原等加入,皆可为一时之选。所谓“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这套丛书自也应当将其人其作选辑列入。是为序。张生2015年4月27日于同济大学中文系2016年3月16日改于五角场
作者简介
周茜,女,重庆市人。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5年至今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任教。
本书特色
该论文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吴文英词研究。“词家之有吴文英犹如诗家之有李商隐”,南宋末年词家吴文英(号梦窗)词为宋词之最后辉煌,为词学研究中的难点,集中几篇论文主要对梦窗词的艺术价值及其在清代、现当代的接受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对清季遗民与词学、与京剧等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遗民的研究相对薄弱,进入21世纪以后才开始受到关注。籍此研究不仅可以观照清遗民的家国文化情怀,亦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意义。三是对词学中的热点温庭筠、李清照,咏物词集《乐府补题》以及韩国汉学的几篇小论。
目录
白石、梦窗词的异同与晚宋词风的嬗变
吴文英词的“现代化特色”献疑——与叶嘉莹先生商榷
隔江人在雨声中——海外学者方秀洁的吴文英词研究
诗与词的异代交响——李贺、吴文英艺术风格比较
映梦窗零乱碧——吴文英词艺术价值论
李清照是第一流词人吗?——由词学史引发的一段思考
香气氤氳中的苦闷与哀愁——试论《乐府补题。天香》的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蝉声呜咽中的凄凉与悲苦——《乐府补题.齐天乐》析论
朝鲜本朱熹诗文选集《雅诵》考论
韩国汉学家车柱环的词学研究
一笔不应当拒绝的遗产——常州词派“比兴寄托”论词的现代解读
新世纪以来温庭筠研究述评
民国初期梅兰芳与沪上词学家交往考述
清文化遗民与京剧
一生心事付吟梅——清季遗民况周颐“咏梅词”论
“大梅党”赵尊岳与梅兰芳
清遗民京剧家陈墨香的戏曲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