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民
页数:190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78217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研究》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实务进行系统分析和讲解,试图以前瞻性的视角对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准确把握,探讨高职院校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和机制。从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分别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培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培育的现状、人才培养优化融入创业教育的高职特色、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生态涵育创业文化以及基于创业教育实践的创业文化培育体系建构做了详细的阐述,致力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创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使其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又一高地。
目录
第一节 创业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国外关于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研究的背景
第三节 国内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研究
第四节 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培育的内涵
第一节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内涵
第三节 高职创业文化教育教学的机制研究
第三章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培育的现状
第一节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现状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
第四章 人才培养优化融入创业教育的高职特色
第一节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创新
第二节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内容设计
第三节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务指导
第四节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第五节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机制保障
第五章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生态涵育创业文化
第一节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文化培育相对接
第二节 政校企一体化创业教育促进创业文化培育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培育
第六章 基于创业教育实践的创业文化培育体系建构
第一节 政府主导培育公平诚信创业文化环境
第二节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构建
第三节 发扬区域文化,培育特色创业文化
第七章 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的共生融合与创新发展
第一节 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的共生融合
第二节 借力创业文化,促进创业教育创新发展
第三节 以创业文化为动力构建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节选
《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研究》: 一、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高职院校创业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通过后天的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是一个开放、有序、分层次的身心、智力、技能系统,它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般认为,人的素质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生理素质(包括生理解剖特征、生理机能特征),二是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三是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养、文化水平、道德素质、心理品质、伦理素质、审美能力、劳动技能等)。上述三个层次中各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人的素质结构,制约和促进入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创业者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关的。综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在历史风云和时代沧桑中磨砺出来的,大多是素质全面发展而又出类拔萃的人物。 创业文化是指在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固定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素质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可以指人的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可以指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既可以指个体的创业基本素质,也可以指群体的创业基本素质。从众多创业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创业文化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成功的创业者虽然在思维方式、个性、气质、经历、智力和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所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创业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性。创业素质是个体从事创业活动的基础与保障条件,并且与专业密切相关。不同的专业(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教师、律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与工程师、设计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是有区别的。就创业领域而言,贸易与服务领域、工农业产品生产与文化精神产品生产领域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显然是有别的。它不仅表现在专业素质方面的不完全一致,还表现在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方面的不尽相同,如果趋同就会抹杀了专业特性,作为个体将丧失专业优势和成功的优势。 第二,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创业者素质的各个要素不可或缺,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完整的结构。如前所述,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元、完整、协调的结构系统,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又包含了多个元素,各个元素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结构系统;元素残缺不全,或各个元素参差不齐,会影响整个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因为,在复杂多变、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艰难环境中创业,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 第三,稳定性。个体的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在长期社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存在并表现于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中,决定着个体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的效果和质量。这种稳定性是创业者进行成功有效创业的基本条件和保证。 第四,层次性。创业者的素质不仅是个多维结构,而且又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系统。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次中,生理素质是基础层,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质是胜任创业的基本保障,是发展和提高其他方面素质的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核心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者第一的条件。创业者都会面临困难、压力,甚至失败,也许缺资金、技术,但是所有这些并不重要,至关重要的是不能缺信心、精神、意志、毅力。物质的力量与作用是有限的,而精神的力量与作用则是无穷的。健康的心理所激发的伟大的精神力量、顽强的意志,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社会文化素质是调节层,道德、伦理、文化、法律、礼仪、诚信等素质,是约束、调控创业者创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实现创业目标与自我价值的润滑剂与助推器。 第五,发展性。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兴的学科、产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因而必然带来创业领域的日益宽广和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也随之变化。创业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因此,创业者要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素质结构,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开创新的事业。 二、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含义及特征 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基本态度、行为方式等与创业有关的精神状态,以及由它产生的相应创业成果、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社会制度等的总和。“创业文化”一词,由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提出,之后是日本,创业文化促进资源优化整合,进而形成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我国创业文化的理念包含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等创业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