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雷达观潮(钤印毛边本)

封面

作者:雷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201297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托起一个文学时代的评论家

雷达先生 遗作

一份当代文学四十年的精神档案

留给中国文学的zui后一份礼物

作者简介

雷达,原名雷达学,1943年生,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著有论文集《民族灵魂的重铸》《思潮与文体》《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等十五部、散文集《缩略时代》《雷达散文》《皋兰夜语》《黄河远上》等多部。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多部论著和多篇论文如《灵性激活历史》《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当前文学症候分析》等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钟山》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散文《梦回祁连》获首届孙犁散文奖,散文《依奇克里克》《蔓丝藕拾》《王府大街64号》分别获全国报纸副刊银奖、中华铁人文学奖、《中华文学选刊》奖,并有多篇散文入选《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独立主编或共同主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等大型图书。

相关资料

名家推荐:

雷达始终跟踪共和国当代文学的步伐,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重大文学现象,他均做了及时的、充满生命激情和思想力量的回应。除了具有文学批评家的艺术感觉之外,他还具有文学史知识素养,能够理性地把握评论对象的价值分量与价值位置,充满一种“理性的激情”。他的文学批评既有及时性又有持续性,既有启迪性又有准确性,积极、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

——刘再复

雷达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披坚执锐、为新时期文学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的批评家,但他又是那一批评论家中最年轻的,所以,他同时又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断推动文学发展的那批批评家。除了雷达,我们很难找到一位批评家,他的批评生涯几乎贯穿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而且在这三十多年来,雷达始终是处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前沿,始终引领新时期文学批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发展,始终处于中国文学漩涡之中心的位置。

——李敬泽

雷达对作品的精幽、微妙之处,感觉敏锐,捕捉敏捷,表达审美体验的文字也颇富诗意,暗中内含的逻辑引线与思想引力,常常能把人们由美的感悟引入灵的顿悟。在这个意义上,雷达的文学批评,是“思”与“史”的双向汲取与双向运动,他的批评个性的内力与魅力也正在于此。

——白 烨

对雷达的评论,可以用“正”“大”来比喻。“正”,是他贯穿了新时期文学,经历的事多,众多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他都参与或目睹。他的评论更多的是蕴涵着传统的东西;他的文字代表担当,代表了正,代表了生活,代表了权威。“大”,是他有大局意识,看问题常从大处看,看趋势,能“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文章也就会写得通达顺畅,文采飞扬。

——贾平凹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2018年5月第2次印刷

★ 雷达,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 雷达始终是处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前沿,始终引领新时期文学批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发展,始终处于中国文学漩涡之中心的位置

★ 以作者近年来在《文艺报》开设的“雷达观潮”专栏为主体,提出了长篇创作中的非审美化、代际划分的误区、乡土中国与城乡中国等一系列前沿问题

★ 精选了作者对汪曾祺、莫言、张炜、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刘震云、阎连科、雪漠等作家的作品评论,以及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现实主义冲击波”“新写实”等当代文学审美趋向的宏观评述

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你知道,或许你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已经不在人世,他离去的那天,正是这本书出版上市的第二天,也是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所以,这本书,就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推到了“遗作”的位置。它收录了作者生前写的zui后一批文学评论,以及毕生评论精选,被作者视为盖棺论定的垫枕之作。

斯人已去,唯留佳作在人间。

这批限量钤印本,是为绵长的纪念特别定制的。

雷达始终跟踪共和国当代文学的步伐,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重大文学现象,他均做了及时的、充满生命激情和思想力量的回应。除了具有文学批评家的艺术感觉之外,他还具有文学史知识素养,能够理性地把握评论对象的价值分量与价值位置,充满一种“理性的激情”。他的文学批评既有及时性又有持续性,既有启迪性又有准确性,积极、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 

    ——刘再复 

雷达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披坚执锐、为新时期文学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的批评家,但他又是那一批评论家中蕞年轻的,所以,他同时又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断推动文学发展的那批批评家。除了雷达,我们很难找到一位批评家,他的批评生涯几乎贯穿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而且在这三十多年来,雷达始终是处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前沿,始终引领新时期文学批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发展,始终处于中国文学漩涡之中心的位置。 

    ——李敬泽 

雷达对作品的精幽、微妙之处,感觉敏锐,捕捉敏捷,表达审美体验的文字也颇富诗意,暗中内含的逻辑引线与思想引力,常常能把人们由美的感悟引入灵的顿悟。在这个意义上,雷达的文学批评,是“思”与“史”的双向汲取与双向运动,他的批评个性的内力与魅力也正在于此。  

    ——白 烨 

对雷达的评论,可以用“正”“大”来比喻。“正”,是他贯穿了新时期文学,经历的事多,众多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他都参与或目睹。他的评论更多的是蕴涵着传统的东西;他的文字代表担当,代表了正,代表了生活,代表了权威。“大”,是他有大局意识,看问题常从大处看,看趋势,能“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文章也就会写得通达顺畅,文采飞扬。

    ——贾平凹

雷达是一位贯穿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当代重要批评家。本书以作者近年来在《文艺报》开设的“雷达观潮”专栏为主体,提出了长篇创作中的非审美化、代际划分的误区、乡土中国与城乡中国等一系列前沿问题,并精选了作者对汪曾祺、莫言、张炜、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刘震云、阎连科、雪漠等作家的作品评论,以及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现实主义冲击波”“新写实”等当代文学审美趋向的宏观评述。对于高校文科师生、作家、广大文学爱好者,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 李敬泽

第一辑:脉动与症候

时代·技巧·视野

——对近五年小说创作的一种观察

长篇创作中的非审美化表现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

“代际划分”的误区和影响

文学与社会新闻的纠缠及开解

面对文体与思潮的错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今天的阅读遇到了什么

漫说“非虚构”

影视文化对文学的冲击与改写

关怀人的问题先于关怀哪些人的问题

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

文学批评的“过剩”与“不足”

真正透彻的批评为何总难出现

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短篇小说的文体意识

原创力的匮乏、焦虑以及拯救

第二辑:文本与历史

《白鹿原》的经典相

莫言:中国传统与世界新潮的浑融

心灵的挣扎

——《废都》辨析

路遥作品的内在灵魂和审美价值

使用语言的风俗画家

——论汪曾祺的小说

高晓声小说的艺术特色

铁凝和她的女朋友们

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

——论《古船》

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

——略论《芙蓉镇》

《绿化树》主题随想曲

荒诞而凝重

——读阎连科《日光流年》

生存的诗意与新乡土小说

——读《大漠祭》

《白涡》的精神悲剧

《狼图腾》的再评价与文化分析

《秦腔》:乡土中国叙事的杰出文本

——雷达答客问

《繁花》:鲜活流动的市井生相

《一句顶一万句》要表达什么

这边有色调浓郁的风景

——评王蒙《这边风景》

第三辑:回眸与眺望

我所知道的茅盾文学奖

灵性激活历史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

——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

人的觉醒与反封建主题的推演

主体意识的强化

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审美精神

探究生存本相展示原色魄力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萌动

现实主义冲击波及其局限

关于现实主义生命力的思考

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

——对当今文学存在理由的若干思索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走势

浩然:“十七年文学”的最后一个歌者

“陕西三大家”与当代文学的乡土叙事

后记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雷达观潮(钤印毛边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