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城乡大裂变

封面

作者:杨豪著

页数:224页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00216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城乡结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农民工问题进行了充分揭示, 多方面剖析, 既展示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又有农民工的家庭危机, 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 还有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以及第二代农民工的婚姻、前途、理想、追求, 无不包容。既有问题, 也有希望, 既有危机, 也有建议, 是一本探讨和研究农民工的问题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杨豪,1962年生,湖北大悟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报告文学百万余字。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关山经济航母》《中国农民大迁徙》《长江,忧患的母亲河》《中国农村鉴证——21世纪“三农”难题破解》《跨世纪忧患——农民问题新动向》《农村留守妇女生存报告》等。

本书特色

杨豪著的这本《城乡大裂变》是一本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春风吹来的文件
一、2017,中央一号文件
二、农民问题,一号文件的焦点
三、中国的城镇化步伐
四、城镇化新政可圆农民工三大梦想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掀起高潮

第二章 城市的拓荒者
一、农民工——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
二、“候鸟”,漂泊在城市边缘
三、农民工抢了城里人的饭碗吗?
四、挣扎在城市最底层
五、职业病的危害
六、不该被拖欠的工资
七、农民工40岁现象
八、新一代农民工的梦
九、重新定位

第三章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调查
一、女人的村庄
二、《新娘歌》
三、现代牛郎织女
四、破碎的婚姻
五、治安环境令人担忧
六、关注农村留守妇女

第四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镜像
一、“我们到哪儿读书去?”
二、“请还给我受教育的权利”
三、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71天生存记
四、农民工子弟学校岂能“一关了之”?
五、开学时节的沉重话题
六、农民工子女入学体现社会公正
七、社会在行动

第五章 透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之痛
一、婚恋,漂泊在城市与乡村边缘
二、现代婚恋观的冲击
三、灰色情感地带
四、“速婚”现象值得关注
五、故乡才是最好的依恋

第六章 农村空巢老人扫描
一、“空巢老人”名词的由来
二、空巢老人情感空虚
三、乡村孤寡,晚景凄凉
四、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局

第七章 村庄的变迁
一、凋敝:村庄的噩梦
二、人走村空,治安环境堪忧
三、明天的粮食谁来种?

第八章 返乡!返乡!
一、返乡创业尝甜头
二、政府作为凤还巢
三、总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愿进城者进城,愿返乡者返乡!
尾声:城乡大裂变
采访后记

节选

  《城乡大裂变》:  一、2017,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央连续第14年锁定“三农”,这为农业、农村始终保持良好形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连续14年把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的主题,反映出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文件再次提到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这是继2015年6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增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的讲话之后,国家以文件方式再次确立重视农民工问题。文件第32条令人振奋:“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渠道就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新生代、身患职业病等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有媒体认为:国家连续14年把一号文件定位于三农,不可谓对“三农”工作不重视。如何防止中央的惠农政策被悬空,防止各级止步于“传达传达,墙上挂挂”,可以引入第三方的评估,倒逼政策的执行。当然在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也要注意考核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引人群众满意度指标,提高一号文件政策的精准性与可执行性,使惠农政策真正惠民。  二、农民问题,一号文件的焦点  这份文件全文约1300HD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开了头、有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理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说,“只有牢牢把握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为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先锋、提供支撑,才能开辟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境界。”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一以贯之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在著述的《之江新语》中就发展“三农”明确提出了五个“务必”,即“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对五个“务必”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和周密部署,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改革开放、求真务实的施政理念和施政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三农”领域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一脉相承,是对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和深化,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关要求在“三农”改革发展领域的细化落实。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人民币,实际增长6.2%,城乡收入差距进~步缩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村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农村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正在加快形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三农”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倒挂、资源环境承压越来越大、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衰减等突出问题。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巩固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须深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如何全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笔者认为,应从农业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资金、创新四大供给侧要素着手释放改革发展的动能。  一是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劳动力这一核心要素的主体动力。农民作为农业农村的劳动力,始终是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要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有序推进、能否取得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落实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建立完善农村创业创新体制。  二是要通过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土地这一关键要素的资源活力。马克思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作为供给侧的资源要素,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农业农村土地这一关键性要素,统筹推进农地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保护治理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三是引导发挥好资本资金这一基本要素的循环动力。农业是弱势的基础产业,农村历来是资本资金的洼地,农业农村存在发展的短板,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过少,农业资本积累不足,农村资金资源稀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财政、金融等各方面资金注入农业农村。引导好农业农村资本资金这一基本要素,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业农村金融创新,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城乡大裂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