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双重转型

封面

作者:邹一南

页数:24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12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从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国城镇化的失衡问题。该书认为,城市之间发展水平的失衡,使得城市体系中少数特大城市的非户籍福利水平高于广大中小城市的户籍和非户籍福利水平之和,造成了流动人口向少数特大城市过度集中,并导致了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特大城市内部福利分配的失衡,使得城镇化表现出低效、排斥、不可持续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局限于中小城市的放开落户和特大城市通过严控户籍疏解人口的政策组合,在实践中难以有效推动城镇化转型。倾向于特大城市的资源配置和特大城市公共服务的排他性分配不仅不会减少其外来人口规模,反而加剧了流动人口的低质量集中并形成了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本书认为,流动人口结构的转变和保留效用的提高,以及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为城镇化转型提供了历史契机。在政策层面,要构建均衡型城镇化模式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特大城市实质性的户籍改革,使之退出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另一方面要引导投资向中小城市布局,实现人口有序转移,最终实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作者简介

邹一南,1986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户籍制度改革、人口迁移和新型城镇化等问题。曾主持多项国家和校级课题,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中国行政管理》《人口与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本书特色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双重转型》从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国城镇化的失衡问题。研究发现,城市之间发展水平的失衡,使城市体系中少数大城市的户籍福利水平高于广大中小城市的户籍和户籍福利水平之和,这造成了流动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过度集中,并导致了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大城市内部福利分配的失衡,使城镇化表现出低效、排斥、不可持续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局限于中小城市的放开落户和大城市通过严控户籍疏解人口的政策组合,在实践中难以有效地推动城镇化转型。倾向于大城市的资源配置和大城市内部公共服务的排他性分配不仅不会少其外来人口规模,反而加剧了流动人口的低质量集中并形成了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双重转型》认为,流动人口结构的转变和保留效用的提高,以及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为城镇化转型提供了历史契机。在政策层面,要构建均衡型城镇化模式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大城市实质性的户籍改革,使之退出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另一方面要引导投资向中小城市布局,实现人口有序转移,终实现高效、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论中国的城镇化率
第二节 本书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主要发现

第二章 城镇化的均衡与失衡:基于文献的评论
节 集中型城镇化还是分散型城镇化
第二节 户籍制度改革路径的讨论
第三节 经验分析

第三章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人口迁移
节 城市之间发展水平的失衡:描述性证据
第二节 城市内部福利分配的失衡:现实的判断
第三节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四节 集中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人口迁移特征
第五节 再论中国的城镇化率

第四章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户籍改革
节 户籍制度演进的内生逻辑
第二节 户籍制度的新特征与户籍改革的新挑战
第三节 居住证制度及其实施困境
第四节 城镇化双重失衡条件下的户籍改革路径
第五节 农业转移人口差别化落户的制度设计

第五章 户籍管制对城市人口规模控制的效果分析
节 户籍管制与外来人口定居:理论分析
第二节 模型和数据
第三节 实证结果
第四节 异质性外来人口情况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六章 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
节 基于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户籍管制自增强机制分析框架
第二节 模型、变量及数据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七章 城镇化投资取向与农民工性迁移
节 对农民工购房及其能力的再认识
第二节 农民工生命周期模型
第三节 城镇化投资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八章 建设高效、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节 中国城镇化转型的双重任务
第二节 城镇化转型的历史契机与政策调整
第三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双重转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