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董志勇著
页数:314页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04412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实践、理性、理论、知识、主体、客体、主观、客观、概念、现象、形式、本质、质料、内容、BEING、ONTOLOGY、时间、空间等概念, 是要说明为什么人们要提出这些概念, 以及人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概念来不断深入准确地把握和了解我们所要研究的具体对象, 并使我们的认识适时绝对化, 进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按照人们的意志、要求和希望, 来改变人们所研究或者所认识的具体对象, 指导人们的实践, 并使这些概念为提高我们的绝对生活水平而服务。
目录
第一章 实践、理论、认识、理性
一、还原法的两个层次
二、界定实践概念外延的原则和标准
三、实践与理性活动
四、实践与意识、认识、理论、理性
五、实践与它的存在形式
第二章 人类的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
一、个体实践和群体实践的联系与区别
二、人类群体实践的发展环节
三、劳动分工的两个过程
第三章 主体、客体、主观、客观
一、主体
二、客体
三、主观
四、客观
五、主观处理的客体化过程
第四章 思维环节、词、BEING、ONTOLOGY
一、思维环节和词
二、正确理解和翻译:BEING和ONTOLOGY
三、本体论的正确英译法
四、老子“道生一”中的“道”
第五章 概念的定义和内容
一、概念的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
二、形成概念的主要环节
三、概念的大小和等级
第六章 现象、本质、形式、质料、内容
一、现象和本质
二、形式和本质
三、形式、质料、内容
第七章 质、量、度
一、质
二、量
三、度
第八章 时间、空间
一、时间概念
二、空间概念
三、空间测度和标度的核心环节
四、空间的维度
五、相对空间和绝对空间
六、时间测度和标度的核心环节
七、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
八、时间的维度
九、时间标度的最基本起点和最原始起点
十、以往一些西方著名学者在时间和空间理论上的缺陷
第九章 矛盾和对立统一概念
一、矛盾概念
二、二律背反
三、对立统一关系
四、自然辩证法
五、客观辩证法
六、主观辩证法
后记
节选
《主观辩证法公理化》: 这本本来应该是纯粹谈论人类主观思维的书籍,却必须要从涉及人类客观行为的人类实践谈起,是因为人类的主观思维离不开人类的客观实践。①尽管很多人类个体的思维与客观实践之间相隔的环节比较多,甚至是非常多,但是人类进行主观思维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身的客观实践。 从古希腊起,“实践”就是哲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实践这一概念有过比较明确的界定,他把实践作为与明智相对应的人类活动的存在形式之一。②马克思更是重视实践这一概念,他甚至称自己是“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③从而使实践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实践概念,曾撰写著名的《实践论》一文,重点论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的中国哲学界,使用实践这一概念与使用理性活动这一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外延几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哲学界,实践这一概念与理性活动这一概念的含义几乎是一致的。但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实践这一概念中所包含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义素。这一观点更加符合人类理性活动的特征。而且在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中,也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因素。再加上使用实践这一概念在汉语构词方面有远比理性活动这一概念大得多的好处和方便,如我们能说“教学实践”,却不能说“教学理性活动”。这是因为,“实践”是一个词,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词语形成偏正结构而构成一个新的词语,而“理性活动”是一个词组,我们很难再把一个其他的词放在“理性活动”之前形成新的词组,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涉及建立偏正结构的语法和逻辑问题,否则将出现语意不顺的说法。因此,在当今的中国,人们已经基本上在使用实践这一概念来指称人类的理性活动,而很少使用理性活动这一概念了。 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实践这一问题,一直有人抱有不同的看法,并相应地给实践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内涵界定和外延界定,以至于前些年有的学者发出了应当尽快拯救实践概念的呼吁。①而且国内哲学界至今还未在实践的定义问题上取得较为统一的认识。因此,笔者觉得目前还是应当从对当代实践概念的正确界定谈起。 一、还原法的两个层次 笔者认为,正确界定当代实践概念,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能够从辩证还原法的层次和角度来界定当代实践概念。所谓的辩证还原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描述和把握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把每一种或每一个事物,或者是每一事件,都归结为另一些更为简单,或是更为抽象概括的事物或事件的存在形式,以便使自己对某一具体事物或事件的具体认识,融入到自己所在人类共同体已有的整个知识和理论系统中,从而被自己和自己所在的人类共同体中别的相关成员所理解、把握、接受和传承的一种认识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