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毛泽东评史

封面

作者:张汉清

页数:34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858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毛泽东喜爱评点中国古代文化。毛泽东读书从来提倡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读历史要古为今用。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对历史的评价从来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是历史唯物辩证的,从而是全面、务实、客观、公正的。无论对历史有益或有害,那怕是一点,都不能被历史遗忘。比如,为暴君始皇颂统一中国之功,为白脸曹操翻案,为伪莽赞“均田”之策,为臭名秦桧减“主和”之责,为荒淫纣王鸣开拓东夷之劳,为弊多女皇说“用人之术”,为高僧慧能伸平等思想,为唐宗宋祖汉武点弊,为伟乎岳飞说“三过”……这样的评史观点不只是主持公道,更重要的是扶正抑邪、扬长避短、褒善贬恶,利于时代进步,益于后人成长。《毛泽东评史》稿从毛泽东评价历史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学习历史、服务现实的宝贵经验,作者从党史的角度,通过分析具体史实,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毛泽东如何读史、用史。

目录

前言
一、“逼上梁山”
二、“退却”和孙氏兵法
三、刘备的“彝陵之败”
四、“虚夸古已有之”
五、“打倒贾桂”
六、王莽“注意到农民问题”
七、刘邦“用人得当”
八、孔明之“明”与康熙之“神”
九、别做“霸王”和“傀儡”
十、“希望考个好成绩”
十一、“伟乎”岳飞,满门忠烈
十二、“应学韦睿作风”
十三、屈原“高踞上游”
十四、李隆基“后半辈不会做”皇帝
十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毛泽东评史》:  秋收起义是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逼出来的  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  这场大革命是由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共同领导的。当时,中国仍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势力,在英美等国支持下,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在洛阳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武力统一全国,再次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全国参加军阀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大小军阀在各自统治区域内巧立名目,增收捐税,滥发纸币,随意搜刮,全国经济萧条,生灵涂炭。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眼见此况,心急如火,深感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自身单薄,很有必要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此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根据马林的提议,于1923年1月12日,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且软弱”,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国民革命集团”。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间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它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作出了“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组织于全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的决定,还规定了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原则。党的三大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行国共合作,很快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接受。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审议和通过了由共产党人谭平山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确立了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的,被后人称之为“新三民主义”。这就是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后来共产党人将此纲领概括为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经过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国民革命的影响很快从中国南部扩大到中部和东北,从国共两党扩大到工人、农民、士兵,青年学生和中小商人。全国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1925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广州和香港爆发的省港大罢工,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1926年7月9日,以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到1927年3月下旬整整10个月时间,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南京,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歼敌数十万人。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面临崩溃。  这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国共两党虽然有些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国民党尽了很大努力,中国共产党不计较国民党右派的排共,积极参加北伐,也作出了很多的贡献。192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订的计划,是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苏联军事顾问加伦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先向湖南进军,各军按苏联顾问意见进军最7月11日,攻克长沙后,又有入主张同时向湖北和江西发展,中共中央坚持先攻武汉,国民党最终还是采纳了中共的意见。在战争中,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英勇顽强,拼搏奋战,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一军一直担任预备队,没有同敌人打过硬仗,在北伐军打下汉口、汉阳时,才指挥第一军第二师同其他北伐部队进攻武昌,由于蒋介石指挥失误,一再受挫,待到10月10日,北伐军第八、四军再次发动对武昌总攻,才攻克武昌;第四军共产党员最多,赢得“铁军”称号,其中的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表现出无比坚强的忘我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攻打武昌时,该团第1营作为奋勇队(敢死队),不到20分钟,全营仅存10余人,第二营伤亡也很重大。战后,为纪念牺牲的官兵,在洪山修建烈士墓,墓碑上刻“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在北伐战争中,民众的支持和军队的政治工作也起了极大的作用,各个军担负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到1926年12月已达到1500人左右,共产党人实际上已经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文章和讲话对北伐政治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进军途中,各地的工人农民纷纷为北伐军送信、慰劳、供粮、带路、侦察、搞运输、担架救护,特别是各地的农民运动对北伐军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毛泽东、彭湃、阮啸仙等共产党人主持的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农运作出了很大贡献。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毛泽东评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5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