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杰锋著
页数:232页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29625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设计文明的事理学研究: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与中国的案例比较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事理学方法展开中西方古代设计文明的案例比较, 基于对设计文明面貌的感性还原, 通过对人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作用的理性重构, 探求一般抽象的设计哲学。本书主要通过“楔形文字与甲骨文”、“美索不达米亚与中华古战车”、“圆筒印章与中国玺印”三个案例的比较研究, 探讨设计系统的基本构成, 包括目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体等要素, 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形式及其规律。
作者简介
吕杰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工业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曾任教育部、科技部、广东省政府“科技特派员”,国家公派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工业设计研究、实践与教学,主持工信部邮轮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国风’在邮轮外观与内装中的应用研究”“邮轮导视系统设计研究”,编写武汉市工业“十三五”规划《武汉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主持国家一流课程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概论》等。
目录
第一章 从“人为事物”到“事理学”
第一节 人为“事”“物”
第二节 作为认识方法的“事理学”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关于“设计文明”
第一节 定义还是描述: “文明”的含义
第二节 “蒙昧”“野蛮”与“文明”:文明的时间意义
第三节 中、西方文明:文明的地域意义
第四节 设计文明:文明的结构意义
第五节 古代设计文明:设计文明的时间意义
第六节 中、西方设计文明:设计文明的地域意义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视野
节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对象
第三节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楔形文字与甲骨文的事理比较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形式及审美特征:内部因素的比较之一
第三节 书写材料、工具和方式:内部因素的比较之二
第四节 自然资源条件: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五节 目的的比较
第六节 事理小结
第五章 美索不达米亚古战车与中华古战车的事理比较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形制与应用的比较
第三节 兴衰历程的比较
第四节 造成兴衰历程差异的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五节 造成形制应用相似的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六节 事理小结
第六章 圆筒印章 与玺印的事理比较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功用的比较
第三节 内部因素的比较
第四节 外部因素比较及内、外部因素间主体的作用
第五节 事理小结
第七章 设计文明事理的研究方法
节 人为事物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 探索联系和作用的方法
第三节 复杂性范式下的设计文明事理研究
第八章 设计文明事理观
节 设计文明事理观的属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设计文明事理观的形态和内容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回顾与反思
节 古代设计文明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古代设计文明案例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三节 设计文明的事理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设计事理学
第一节 人为“事”“物”
第二节 作为认识方法的“事理学”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关于“设计文明”
第一节 定义还是描述: “文明”的含义
第二节 “蒙昧”“野蛮”与“文明”:文明的时间意义
第三节 中、西方文明:文明的地域意义
第四节 设计文明:文明的结构意义
第五节 古代设计文明:设计文明的时间意义
第六节 中、西方设计文明:设计文明的地域意义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视野
节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对象
第三节 设计文明事理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楔形文字与甲骨文的事理比较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形式及审美特征:内部因素的比较之一
第三节 书写材料、工具和方式:内部因素的比较之二
第四节 自然资源条件: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五节 目的的比较
第六节 事理小结
第五章 美索不达米亚古战车与中华古战车的事理比较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形制与应用的比较
第三节 兴衰历程的比较
第四节 造成兴衰历程差异的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五节 造成形制应用相似的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六节 事理小结
第六章 圆筒印章 与玺印的事理比较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功用的比较
第三节 内部因素的比较
第四节 外部因素比较及内、外部因素间主体的作用
第五节 事理小结
第七章 设计文明事理的研究方法
节 人为事物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 探索联系和作用的方法
第三节 复杂性范式下的设计文明事理研究
第八章 设计文明事理观
节 设计文明事理观的属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设计文明事理观的形态和内容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回顾与反思
节 古代设计文明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古代设计文明案例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三节 设计文明的事理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设计事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