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如巧著
页数:30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78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作者近些年对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的思考,其中既有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探析,亦有对域外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既包括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又涉及民事诉讼具体制度;此外,本书还对民事司法程序与媒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书内容涉及了民事诉讼法近年两次修改的内容,对今后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吴如巧,男,安徽淮南人,中员,2000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分别获法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诉讼法学系主任。兼任重庆泽渝律师事务所律师,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重庆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法制度与证据法学。在《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论文四十余篇,已出版专著两部,参编各类著作及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历次修改的内容,从七个方面对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既涉及民事诉讼模式结构、法与传媒关系等宏观层面的框架设计,亦括证据制度、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具体层面的制度安排。
此外,《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对美国民事诉讼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考察,以对我国民事诉讼的今后发展提供镜鉴。
目录
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选择与制度重构
——以民诉法修改为视角的分析
民事诉讼主体结构模型观
——以诉讼模式为视角的分析
第二审上诉模式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二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研究
摸索证明与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开示的协作
论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下的证据收集
论我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展
——以第三人文书提出义务为视角
离婚损害赔偿诉讼无过错女性“举证难”之破解
——兼论“”在我国的可行性
日本近年民事取证制度改革述评
专题三 法与传媒关系研究
美国媒体视野中的民事诉讼
传媒对法程序的介人
——负面效果、法律规制与制度构建
传媒与法关系的三种调控模式
——以两大法系国家为视角的分析
专题四 环境民事诉讼问题探讨
谁该作为云南铬渣污染案的原告
论我国环境诉讼原告主体的一元化
专题五 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混同与独立
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监督与制约:一种新机制的建构
新形势下对民事检察监督权的理性思考
专题六 美国民事诉讼研究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案件管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兼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案件管理经验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合并制度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上诉程序终局判决规则:内涵、例外与发展
专题七 其他民事诉讼制度探讨
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配置
——以民诉法修改为视角的分析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二重视角
从“法官会议制度”看我国法院“去行政化”的困境与破解
“法庭之友”制度及其借鉴
人民陪审员审判参与度构建的民主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第八辑]-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930/B562228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