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易翻译学

封面

作者:陈东成

页数:26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761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易翻译学》援易入译,以《周易》以及推演这部经典的观点和学说为哲学依据构建大易翻译学,综合研究一系列翻译问题,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全书共十二章,论及翻译含义、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审美、翻译伦理、翻译风格、翻译距离、翻译批评、翻译生态环境、读者接受、复译等话题。作者较有创见性地提出并论证了翻译本质“交易论”、“太和”翻译标准、“阴化”与“阳化”翻译策略、“中和”翻译批评标准、“善、公、实、全”翻译批评原则、翻译风格“模仿说”、“生生为美”的翻译审美观、“利以合义”的翻译伦理观、“和谐共生”的翻译生态环境观等,为中国传统译学灌注了新的血液。该书是大易翻译学的奠基之作,“以易释译”,融易学和译学为一体,既弘《周易》之道又弘翻译之道。它讲究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适合翻译理论研究人员参考又适合翻译专业人士及翻译爱好者学习之用。

作者简介

陈东成(1962—?),男,汉族,湖南临湘人,双硕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已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

本书特色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座高不可攀的巅峰,令凡人却步,引智者痴迷。陈东成教授显然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用中国哲学来论中国译学之事,上接天理,下接地气,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他的这部《大易翻译学》是一部难得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
本书作者立足《周易》所承载之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援易入译”,系统阐释当代翻译学的新话题。其价值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如何,读者自有思考与判断,但作者坚持探索,孜孜于“易”与“译”的研究,这是极其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大易翻译学的哲学依据
一 《周易》的命名之义
二 《周易》的基本构成
三 《周易》的主要性质
(一)《周易》是卜筮书
(二)《周易》是哲理书
(三)《周易》是历史书
(四)《周易》是科学书
(五)《周易》是百科全书
四 大易翻译学的哲学依据:易理

第二章 翻译含义
一 易之三义与译之三义
(一)易之三义
(二)译之三义
二 生生之谓易与生生之谓译
(一)生生之谓易
(二)生生之谓译

第三章 翻译本质
一 阴阳交感,万物以生
二 翻译本质:文化交易

第四章 翻译标准
一 “太和”翻译标准的哲学依据
二 “太和”翻译标准的特性
(一)“太和”翻译标准的整体性
(二)“太和”翻译标准的多样性
(三)“太和”翻译标准的审美性
(四)“太和”翻译标准的动态性
三 “太和”翻译标准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 翻译原则
一 求同存异
二 守经达权

第六章 翻译方法
一 阳译
二 阴译

第七章 翻译审美
一 审美本原:生命即美
二 审美表现:立象尽意
三 审美态度:贵时通变
四 审美境界:精义入神
五 审美理想:止于太和

第八章 翻译伦理
一 修辞立诚
二 利以合义
三 交通成和
四 以同而异
五 进德修业

第九章 翻译风格
一 风格的可译性
二 翻译风格与译者个性
三 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统一
(一)材料选择:各从其类
(二)原文理解:心悟神解
(三)译文表达:适中得当

第十章翻译距离
一 “翻译距离”概念溯源
二 翻译距离的成因
(一)时空距离
(二)语言距离
(三)文化距离
(四)心理距离
三 翻译距离的调整
(一)翻译距离调整的原则
(二)翻译距离调整的方法

第十一章 复译
一 “复译”界说
二 复译原因
(一)文本的开放性:文无定诠
(二)译者的主体性:言人人殊
(三)读者的差异性:人以群分
(四)语言的时代性:言随时变
三 复译策略
(一)纠错性复译:改错迁善
(二)改进性复译:渐臻至善
(三)建构性复译:见仁见智
(四)适应性复译:趋吉避凶

第十二章 翻译批评
一 翻译批评标准:中和
(一)“中和”翻译批评标准的哲学依据
(二)“中和”翻译批评标准的特性
二 翻译批评原则:善、公、实、全
(一)翻译批评原则:善
(二)翻译批评原则:公
(三)翻译批评原则:实
(四)翻译批评原则:全
三 翻译批评方法:三 多
(一)翻译批评方法:多层次
(二)翻译批评方法:多视角
(三)翻译批评方法:多途径

第十三章 翻译生态环境
一 交感成和
二 和而不同
三 相生相克
四 生生不息
五 保合太和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易翻译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