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玉奇
页数:226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5001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血滴心花珠还合浦/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收录了作者的两部作品。 《血滴心花珠还合浦/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又名《埋稿记》,讲述清代奇书《野叟曝言》的创作和湮灭史,其中牵涉了宦海沉浮及儿女情长的诸多故事。《珠还合浦》则是一个奇诡曲折的故事,将感情线索嵌入在侦探破案的情节中,讲述两位青年才俊协力侦破易容大盗,同时在爱情道路上历经风雨最终花好月圆的故事。小说情节设置出人意料,悬念迭起,环环相扣,张力十足。
作者简介
冯玉奇,生于1918年,浙江慈溪人,民国时期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因其素有眼疾,故又自号左明生。一生高产。行文风格哀感顽艳,悱恻缠绵,其书每出版一部,辄引市面疯狂抢购,风行一时。与当时天津著名社会言情小说家刘云若并称为“南冯北刘”。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血滴心花·珠还合浦/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为他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冯玉奇不仅是一位写作神速且极为多产的通俗小说作家,是鸳鸯蝴蝶派的后起之秀。现搜集民国旧稿,将其整理出版,既有文学意义,又具有史料价值。该书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文学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回 嫉俗愤时老儒谋献曝偷天换日孝女易奇书
第二回 纤手释绑计笼英雄术闭目绝粒难逃美人关
第三回 袒裼裸呈鸡头新剥肉倒抽口气英物化天阉
第四回 相国寺中同参欢喜佛清风寨上大闹合卺杯
第五回 吹气如兰泪流香妃恨销魂出浴心醉杏花楼
第六回 烈女不二夫饮鸩毕命阿哥审刺客烙铁招供
第七回 故智效齐襄妹兄通奸托名韩康子姑太打胎
第八回 公子多情出家思忏悔夫人溺爱纵妾肆淫荒
第九回 月夜游园骤惊狰狞目良宵窥隙怒击虎狼人
第十回 势若冰山奸相悲末路行同欲海淫秃逞威风
珠还合浦
第一回 倾心相爱惊生意外艳
第二回 偷窥来书戏开假辩论
第三回 代子尽职芳心只为他
第四回 银箭留字巨盗显神通
第五回 车中呼救黑夜听枪声
第六回 满目凄凉弱女陷盗窟
第七回 铁鸟侦察匪警恶斗争
第八回 阴谋多端击晕十字街
第九回 雪地破盗窟凯旋来归
第十回 蜜月共欢度珠还合浦
附录 从鸳鸯蝴蝶派谈到冯玉奇小说裴效维
节选
《血滴心花珠还合浦/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诸君要晓得《埋稿计》一书的由来,一定先要明了《野叟曝言》全稿的历史。《野叟曝言》一书,为清初禁书之一,有的谓清主性好忌刻,当时像南山诗,及咏黑牡丹诗等,皆身罹锋镝,大兴文字之狱,金圣叹之不能保其首领,就是一个例子。那么《野叟曝言》的著作者,到底是哪一个呢?原来他是一个江阴人,姓缪,他的名号因年代过久,已不能查考。他是一个很聪敏的神童,从小就进过学,因为连不得志于有司,虽然是文心如锦,可惜到老来只博得双鬓如银,所以他自中年以后,便种着几亩薄田,半耕半读,绝对不再作场屋思想。他自己曾有两句感叹诗“午夜名心清若洗,一身傲骨峭于冰”,从这两句诗来看,就可想见他的抱负是已无意于仕进了。 既经不求闻达,他便浸淫于诸子百家、六韬三略的古籍,举凡天文地理、兵农礼乐、历算音律,旁及杂史说部、壬禽占验、奇门遁甲无不一一研究。他一心想著述一部书,而一心又痛恶当世的假道学,好唱高调,妄自标榜,而其实则不外谄媚权贵,谀颂朝廷,一个都不要礼耻的,现在我要吐我的抱负,舒我的胸襟,发我的牢骚,把一班魑魅魍魉的丑态,个个笔诛口伐而讨之,只有假托小说家言,乃得尽情痛快一一吐而出之。于是本其放浪不羁之才信笔所写,积十余年,始成数十万言,分订百余册,命名《野叟曝言》。书中的主角文素臣,其一生事迹,不但是悲壮激昂,而且也是个哀感顽艳,可歌可泣,确为缪先生呕尽心血的大著作。可惜其中所述,到处痛诋僧道,大概他自有一番用意,一片苦心在里头。 有清初叶,皇太后下嫁摄政王,顺治出家五台山,迨后雍正即位,在京中置雍和宫,供欢喜佛,又崇奉喇嘛为国师,厚养血滴子,谋杀皇弟,种种淫恶,都借着僧道横行。所以当时俗谚,有“在京和尚出京官”,也可以想见当时僧人实有无上的权威,同恶共济,确为一般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一个铁证。这位缪先生,是一个愤时嫉俗的志士,所以他书中写僧道无恶不作,即是写帝皇专制的淫虐暴行。这《野叟曝言》一书,又怎不要受清初的禁止呢?不但禁止,倘有人告发,那身醢族诛的惨祸,恐怕便要临到缪先生的身上来了。 缪先生的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名叫蘅娘。蘅娘自幼丧母,美而多才,能以眉听以目语,缪爱若掌珠。蘅娘见其爸爸怀才不遇,居恒郁郁不乐,而爱其著作,又好像第二个生命。那时高宗正第二次南巡,车驾所经过的地方,每令大吏采访诗词,旁及各种著述,粉饰歌舞升平,以示鼓励士子。缪先生不欲一生之心血,终于埋没,心怦怦动,欲将《野叟曝言》全稿献诸朝廷。蘅娘知此稿一献,必触怒当道,罹灭门祸,但若阻之不献,又恐伤及父心,乃思一两全之策,既不献稿,又不伤父心,一时终不能得。 蘅娘所住的地方,系在江右一个小小的村落,门前有一湾流水,种着几株松竹,泉石幽秀,小庭如画舫,窗明几净,案上堆积着经史,乱如山叠。村中父老,时相过从,携杯酒,话桑麻,不啻一世外桃源,处境乃至为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