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代佛教史籍研究

封面

作者:曹刚华

页数:3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763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清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它上承元明,下启民国,无论是在物质经济,还是在学术文化,都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在佛教史籍发展的过程中,清代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清代佛教史籍研究》以清代佛教史籍为研究文本,运用历史学、文献学、佛学等跨学科方法,对现今传世的百部清代佛教史籍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尤其是对清代佛教史籍的刊刻、流传及其在清代佛教史、古代史研究上的价值进行了重点探讨,这些研究对于研究清代佛教史乃至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曹刚华,1974年生,江苏宿迁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佛教史学史、明清佛教方志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宋代佛教史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该书入选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年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两部专著。古籍整理作品有《(汉书)研究文献辑刊》(第二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在《世界宗教研究》《文献》《民族研究》《史学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本书特色

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佛教史学批评资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清代佛教史籍的编撰及其缘由
第一节 清以前佛教史籍概述
第二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编撰原因及分期
第三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编撰方式

第二章 清代佛教史家群体研究
第一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官方编撰者
第二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私家编撰者

第三章 清代佛教史籍的刊行和流传
第一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抄写
第二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刊刻
第三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流传与禁毁

第四章 清代佛教史籍体裁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
第一节 清代佛教史籍体裁评述
第二节 清代佛教史籍体裁的变化及其原因

第五章 清代佛教史籍的史料来源
第一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史料规范
第二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史料来源

第六章 清代佛教史籍史学价值概述及其个案研究
第一节 清代佛教史籍的史学价值概述
第二节 方以智晚节考补
第三节 嘉道时期江南民众的净土信仰
第四节 清代佛教史学批评研究
第五节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与清代高僧达天通理会晤再考

总结 清代佛教史籍在中国佛教史籍上的地位
附表一:清代僧众编撰佛教史籍数据表
附表二:清代文人居士撰述佛教史籍数据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清代佛教史籍研究》:  元明时期,官方编撰佛教史籍再次进入低潮,皇室、地方藩王多关注于佛教经典的重新编撰和刊刻。如明成祖重新编修、刊刻《永乐南藏》《永乐北藏》,还组织编撰《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经末还附有皇太子高炽(仁宗)、汉王高煦及赵王高燧所写后序。  此外,明代官方编撰、刊刻的佛教经典还有永乐七年朱高炽刻本《妙法莲花经》,万历三十八年内府刻本《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万历三十八年福藩朱常洵刻本《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隆庆二年汝安王妃李氏刻《佛说观世音菩萨救苦经》,正德十六年襄王妃王氏刻本《佛说高王观世音经》,万历十八年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刻本《佛说高王观世音经》等。但整体而言,~明代官方编撰、刊刻的佛教经典较多,佛教史籍较少。  清代嘉庆、道光以前,佛教尚呈发展之势,官方对于佛教仍较重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支持佛教。故官方对佛教经典编撰也很关注。如雍正帝即位后开藏经馆,延请高僧大德在北京校阅编稿,对明代《北藏》收录的经典重新编撰校阅,增入经论义疏及禅宗语录等佛教经典,至乾隆三年十二月完成,称为《龙藏》。再者,他亲自参与编撰古德参禅语要,成《御选语录》19卷,并对佛教诸多现象进行评判,又成《拣魔辨异录》一书。但这种重视佛教经典的编撰并没有影响到佛教史籍的编撰,清代官方直接编撰的佛教史籍仍然很少,只有康熙时期敕撰重修《清凉山新志》、乾隆十九年(1754)蒋溥奉敕编修《钦定盘山志》、乾隆五十年(1785)奉敕重修《钦定清凉山志》。  《清凉山新志》是康熙帝下诏编撰的关于山西五台山的一部史地书。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演教的圣地,其地风劲高寒,岁结坚冰,六月飞雪,气候清凉,又称清凉山。清初顺治、康熙二帝皆喜欢此山,民间野史尚有顺治出家五台山一说。康熙帝则屡次巡幸,“为两官祈康宁福”,认为:“佛教以清净慈惠为本,以戒定智慧为宗,亦有裨于劝善远匿。兹山又密而寒垣,远离尘俗,当为清修者之所栖泊。”因此,下诏重新编修清凉山志。  乾隆五十年(1785)十月,奉敕重修。“又谕:晋省旧刻《清凉山志》内,采辑经典,多有纰缪之处,现在另行纂办。所有该省流传刻本,着传谕伊桑阿饬属查明,将板片一并解交军机处,至清凉山原委,五台县志内所载,自当详悉。并着该抚查明县志,一并送京备查。”  嘉庆十六年(1811)闰三月,又发上谕,重新续修、补订《清凉山志》o“谕内阁:山西五台县清凉山,为文殊演教之区,灵迹昭著。我圣祖仁皇帝亲临瞻礼,皇考高宗纯皇帝复屡次巡幸,銮辂所临,布闽推恩,天章巍焕,典礼常昭。康熙、乾隆年间,节经敕命词臣纂修《清凉山志》,刊刻颁发。惟历次巡典,尚未陆续全载。本年,朕初次临莅。凡行庆施惠各事宜,悉遵成宪,推广举行,亦宜载诸简册,用示来兹。着交文颖馆,将《清凉山志》一书,续行纂辑,所有庙宇行官、及经由道途前书有未载者,着该抚速饬地方官绘具图说,咨送该馆办理。寻馆臣董诰等奏,查《清凉山志》,恭载高宗纯皇帝五次巡幸五台山圣制诗文,惟六巡未经载入,今遵照前例,敬谨纂入,以成完书。”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代佛教史籍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