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近代外债制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封面

作者:张侃

页数:570页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15601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以历史学研究为本位论述中国近代外债制度演变。内容包括近代外债萌生的外在推力, 晚清外债制度的艰难定型, 民初外债制度重建的新旧博弈, 债信危机与整理外债的曲折展开, 南京政府的财政整理与外债自主更新等。

本书特色

本书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制度要素为焦点,利用晚清民国的官方债务档案、报刊资料、各国外交档案,梳理外债制度谈判、签订、偿还各个实务性环节具体内容,结合近代社会转型的复杂演变,分析外债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晚清财政危机与外债出现,洋务与外债制度的初步形成,外债合同的规范化与债务抵押体系的形成,国际格局巨变之下的外债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外债整理和外债管理制度的近代化,近代外债制度的终结。将这些演变趋势与中国近代化的社会发展过程相联系,讨论分外债制度与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的学术回顾
一、20世纪50年之前的研究
二、20世纪50-70年代的研究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
第二节 近年来研究思路转变之分析
一、从”恶债”认识到”两重性”分析
二、从”性质”判定到”制度”梳理
第三节 概念定义与外债分类
一、债与国债、外债
二、外资、外债的区别与外债分类
第四节 研究框架、方法和资料
一、框架
二、方法
三、资料

第二章 边缘性惯例与近代中国外债萌生
第一节 外债起源的相关问题
一、近代之前的国家债务
二、外债源起的不同论说
三、十三行制度与中外商债
四、行商捐纳与地方财政补给
第二节 财政危机与外债出现
一、晚清财政危机的产生
二、洋行资金转化为外债
三、行商与清政府早期外债
四、海关与早期外债活动
五、临时举债的票据形态
第三节 怡和行伍氏与旗昌借款
一、伍氏与旗昌的合作关系
二、捐输与地方财政应急
三、旗昌债务纠纷及解决

第三章 洋务自强与外债制度的初生雏形
第一节 地方举债与中央监管
一、洋务新政中的地方债务
二、”授权”制度下的监管
三、严格监管的实际成效
第二节 外资银行介入外债运作
一、从洋行到银行的债权人转型
二、债券发行的国际化运作
三、银行买办与外债举借
第三节 海关与外债担保制度
一、海关印票与形成外债担保制度
二、海关监督与总税务司各司其职
第四节 外债制度自主化的初步努力
一、外债的理性思考
二、探索实业性借款

第四章 赔款借款与外债制度的艰难定型
第一节 从中央到地方的债务格局
一、中央政府主导债务举借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复杂化
三、铁路为主的实业借款
第二节 国际银团与多重债权架构
一、银行团的联合承揽外债
二、银行团背后的政治意图
三、债权架构的多重组合
第三节 合同与抵押的规范运作
一、债务合同的规范化
二、外债抵押的确切性
第四节 偿还流程的动态分析
一、”中央筹付”与”各省分认”
二、江海关的外债偿还
三、偿还与”存庄生息”
四、票庄的款项汇解制度
第五节 制度缺陷及其表现
一、不平等的责任与权利
二、实业借款的漏卮与损失
三、金银比价波动与”镑亏”
第六节 外债制度的改革与改进
一、朝野讨论债务危机
二、设立银行经营外债
三、改革财政监管制度
四、初步应用减债手段
五、债务纠纷的外交处理

第五章 新旧更替与民初外债的两难境地
第一节 外债管理制度化与挫折
一、管理规章的制订及实践
二、机构改革与集中举借外债
三、债务环境恶化与不良影响
第二节 国际银行团加强控制外债
一、垄断的意图与策略
二、银行团的政治争夺
三、力图控制偿还基金

第六章 乱象丛生的局势与债务博弈
第一节 日本对华债务及其运作
一、资本扩张与债务谋划
二、对华债务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债权争夺与银行团改组
一、日本资本排挤美国借款
二、重组新银行团的努力
三、新银行目的对日妥协
第三节 杂乱无序的债务运行机制
一、债款挪用与债务黑洞
二、担保品的混乱局面
三、合办企业介入借款
第四节 乱而求治的努力与探索
一、设立汇兑银行与偿还制度
二、减债基金设想及实践过程
三、现代外交和处置外债
……

第七章 从债信危机到整理外债的治乱堆叠
第八章 自主更新与南京政府的重整外债
第九章 抗战外债制度的危难与机遇
第十章 重建债信与近代外债制度的落幕
第十一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近代外债制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