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纬
页数:535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11241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民族固有之兵器,实与其人种、文化、历史、科学、美术、技艺,及其民族之消长生息强弱盛衰、有密切之关系。 本书是一部尘封半个世纪的巨著,中国兵器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作者周纬先生穷三十年心力,收集文献史料,观摩兵器实物,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源流、形制演变与制作工艺,汇集兵器实物图片数百幅,实为古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替代之经典。 本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
作者简介
周纬,字传经、仰庚,号星槎,1884年生于安徽寿州,中国乃至亚洲古兵器近现代研究史的开山奠基之人。1903年,保送北京译学馆(今北京大学前身)的周纬成为官费生,被派往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又在巴黎桥路河海工程大学获得工程师学位。在法国的近十年时间里,他担任过一家工厂的总工程师,还被英国皇家学会接纳为名誉会员。然而这位法学博士和工程师的平生志趣,却在研究古代冷兵器。第壹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周纬先生回国,供职于当时政府的外交部并在大学任教。1919年,他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秘书,赴法国出席巴黎和会,之后撰写了《巴黎和会纪要》一卷。随即又出任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团秘书长而驻留瑞士日内瓦,于1926年归国,又先后在当时的外交部、立法院任职,同时还被中央大学聘为教授。周纬致力于研究中国及亚洲古代兵器,长达30余年,最后完成三本书稿:《中国兵器史》、《亚洲各民族古兵器考》及《亚洲古兵器制造考略》。在他自建的“剑庐”之中,则收藏了250多件精美珍奇的古代兵刃。
本书特色
《中国兵器史稿》作为我国第壹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石兵(角、骨、蚌、玉兵器附)
第一节 原始石器时代及旧石器时代之石兵
第二节 中石器时代之石兵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之石兵
第四节 石铜器时代之石兵
第五节 玉兵
第二章 铜兵
第一节 铜器时代
第二节 三代铜兵
第三节 三代以后之铜兵
第三章 铁兵(包括钢兵)
第一节 周代铁兵
第二节 秦汉铁兵
第三节 晋唐铁兵
第四节 宋代兵器
第五节 元代兵器(辽、金、西夏附)
第六节 明代兵器
第七节 清代兵器
第八节 边疆各族兵器
图版
节选
至于锥刺凹条之用意或其用途,则专家之见解不同,有谓系为便于把握而不致滑手者,有谓系为捣磨谷粟之用者,尚无定论。步氏又在曾受人工之石英之下层中捡获一沙石厚块,三面均经打制,几成直角,其左面必曾为琢割之用。据云在法国加洛勒河高流域之老旧石器时代之一地层中,曾经发现多数同样之石器,均系舍利后期之物。在西班牙之加斯梯洛地方亦曾发现此种石器,系在摩斯特林或前摩斯特林之地层掘出者。步氏又曾寻获曾经打琢之其他沙石块数具,但其人工较为简单,中有一器类于斧锛,仅一长边锐利。周口店猿人又曾用石刀割物,步氏曾在小河捡获石碎片数具,均有人工痕迹;其中一石刃较宽而薄,有未发达之球形柄,想系为割木之用。但从未见有杏核形之石具,如尚有他种岩石(沙石化石)之大型石具,伊以为当在有灰迹大地层之根底求之。因步氏曾在其地寻获沙石化石块数件,业已变腐,难认其原面,然其普通外形颇类三面形之大型打击石块,或两面形之杏核形石具,但此不过言其形式颇相类似而已。至于曾经人工之燧石,仅见及带沙质之燧石打制片一块。反是,乳色石英块极多且大,在灰层下及灰之上洞中寻获至数千件之多,有大如人首者,而大如拳头者更多。其中数具必曾为锥台之用,其一边线尚凸而且锐;又有较小之多面体石英块,显系石核器,且有重用之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