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石林著
页数:228页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07219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许石林近年来所写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从现今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细节入手, 透过谈吃、说戏、引经典、评艺术、论读书等, 向读者介绍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良风美俗。
作者简介
许石林
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
主要著作: 《损品新三国》 《尚食志》 《文字是药做的》 《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清风明月旧襟怀》
《幸福的福,幸福的幸》
相关资料
许石林的文章,给人一个情景,而不是给人一个思路,不同的人会从中有不同的感受。
——黄仕忠 教授
了解传统文化,当然是读原著最好,如果读文言文觉得累,读读许石林的杂文、随笔也可以。他的文章寓教化于日用伦常,述远而求诸近,文字活泼俊快,幽默动人,使人读之不忍释卷,真正是博古通今之妙文。文章篇幅也不长,恰在人的阅读生理兴奋时间段内,娓娓道来,润物无声,数笔之间差不多就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说透了。
——王国华 作家
早在大学时,许石林就有“综艺大观”之誉,陕西坊间又喻其为“饸饹床子——百眼通”,皆形容其才艺丰富,会得多:举凡戏曲曲艺,能说会唱约三十余种;又学过意大利发声法;唱黄河流域各族原生态民歌,从黄河源头唱到入海口;于书画鉴赏别具眼光,以刁毒狠辣著称;他雅好古琴,精于美食,堪称生活艺术家……
许石林为文,尤擅评论,以古喻今,驰名南北,深入人心下笔极快,越快越精彩。想许氏生在古代铁血战争年代,必以倚马可待扬名。
许石林有古风,在文坛与社会树起一面伦理与文化大旗。他在关中老家倡导古礼,依情循理,敦厚礼俗,他不但说,更多的是做:请慈善人士为家乡捐建一座桥,要用自己的稿费为本村乡亲买一块墓地……
总之,吾观许氏,诚今之古人也。他的特点,一言以蔽之:他信自己所说所写的每一句话,即他所弘扬的文化,必先化他自己。
所以,我图省事儿,套用一句别人的话:你一定要读许石林。
——刘根勤 博士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许石林近年来所写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49篇,向读者介绍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良风美俗。
从现今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细节入手,透过谈吃、说戏、引经典、评艺术、论读书等,许石林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弘扬者,无论复杂如社会万象,还是简单如一碗面条,他都能发现并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明。其文情感敦厚,言语诙谐,文字恣肆而收放自如,出经入史、探究情理、打通古今,读之给人颇多启迪
目录
“吃破户儿”
吃相
从麦子说起
爱素食,不爱素食秀
男人的血性和激情
“我的树呢?”
“你带书了没有?”——听黄仕忠教授“《琵琶记》:显文明开盛治,说孝男并义女”备忘
荔枝之痛
还奢谈什么年味儿!
过年与亲戚相处,如何能皆大欢喜
世上所有的愚蠢都有共同的宿命
他们趴在“正确”的床上赖着不起
没文化了,人与人的关系很容易打死结——从杭州女子携骨灰盒打的被拒载说起
这个科技无道德
越没文化,越容易依赖荷尔蒙
乘地铁的伦理
旅游最好选择洋快餐
回首故乡
那些万古不易的真理——陕西俗话辑解
威胁中医的不是中药
贰
为什么艺术家还不如工匠?
漫闻花儿断续长——罗烈杰《云游的影子》读后
只有艺术能修复人性的缺损
谁说善人无好报——王子武与文徵明
用争论的时间去读经吧
言语之雅俗与人有关——也说用方言读古诗词
所谓文化,就是一碗腊八面
我们拿到文化账号,却找不到密码了
映带从心回环随意——朱建斌书法感言
大学属于有故事的人——华钟彦先生110周年诞辰
寻找、打捞失落的文明构件
不论马云还是王健林,都没资格说自己过的是“雅生活”
必须像防恐反恐一样打击书画骗子
博物馆为何成了文物的坟墓
叁
伶人故事
古代人为啥不和演员计较
“哗啦啦钢刀起狗头落下,把一个焦氏女活活吓煞!”——秦腔《杀狗劝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京剧《马鞍山》、京韵大鼓《伯牙摔琴》
柩——说说两出戏
“王孙公子我不打,绣球单打平贵头”——《彩楼配》
挽天心一线系斜阳——昆曲《千忠戮打车》,碗碗腔《游河南》
“哪一日峻岭上断了砍樵!”
话剧《榆树下的欲望》观后
大过年的,你又被谭盾忽悠了
中国电影的出路在于实行“计时退票制”
世相与风俗毕现悲辛同尴尬交集——话剧《我要恋爱》:轻喜剧、重口味、大主题
京剧进校园有什么用?
戏曲根本不需要走出去
人才公园记
跋 我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