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王阳明传

封面

作者:梁启超

页数:307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04528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部大师解读大师的经典力作

四位民国大师全面解读王阳明平生事业与学说要旨的著作

九十年来世界华语圈多次再版畅销不衰的阳明传记与学说力作

融传记与学说于一体的阳明读本,帮你读懂王阳明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等领域,均有不凡的建树。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胡越,江苏武进人(今属江苏常州),民国时期阳明学者、作家。他的《王阳明》一书1925年首次出版,此后多次再版。

王勉三,民国时期阳明学者,他的《王阳明生活》一书1930年首次出版,此后多次再版,并被多部著作引用。另著有《言文对照绘图二十四孝》。

释太虚,俗姓吕,名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中国近代著名高僧、佛教活动家,对佛、儒、道各家都有很深的造诣。门人辑有《太虚大师全书》。

相关资料

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梁启超

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孙中山

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

——蒋介石

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日】冈田武彦(日本儒者、日本九州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的精神,被那些勇于打破思想禁锢的人所继承着,这些人扮演着正统儒家的反对党的角色。这些复兴者中,最伟大的代表就是王阳明。

——【德】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

本书特色

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挥作战百余次,从未有过败绩;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对上勇于劝谏皇帝,对下善于安抚百姓。

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百死千难”的逆境中,阐发了“知行合一”之旨;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发明“致良知”之教。

他的学说,至今仍为我国哲学的擎天一柱,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之业,启迪了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从中受益匪浅。

他就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王阳明传》融王阳明生平与学说于一体,为您认识王阳明、读懂阳明学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目录

第一部分

生 平

读胡君越所著《王阳明》,因题二绝句 /003

编述大意 /004

一、阳明出世 /006

二、金山赋诗 /007

三、塞外出游 /008

四、江西招亲 /009

五、回姚读书 /010

六、会试下第 /011

七、学习兵法 /012

八、进士及第 /013

九、九华求道 /014

十、筑室阳明洞 /015

十一、始授徒讲学 /017

十二、忤旨下狱 /018

十三、佯狂避祸 /019

十四、谪居龙场 /024

十五、初讲“知行合一” /030

十六、升治庐陵 /032

十七、论朱陆异同 /034

十八、与徐爱论学 /038

十九、遨游山水 /039

二十、警诫学者 /040

二十一、留居京师 /042

二十二、巡抚南赣 /043

二十三、江西平寇 /044

二十四、征服三浰 /054

二十五、布告教育宗旨 /059

二十六、平定宸濠 /061

二十七、昭雪冀元亨 /074

二十八、诏封新建伯 /079

二十九、作业教育的证明 /081

三十、家居讲学 /082

三十一、恩田平苗 /085

三十二、阳明逝世 /090

第二部分

生 活

例言 /095

一、导言 /097

二、幼年生活与其家庭 /101

三、不凡的童子 /106

四、少年时代之阳明 /110

五、应试生活 /118

六、初入仕途的政治生活 /124

七、改过自新的生活 /129

八、贬谪中的虎口余生 /136

九、龙场生活 /151

十、谪限满期后的升迁 /172

十一、剿平诸寇 /182

十二 讨逆戡乱 /193

十三、晚年的生活 /200

第三部分

知行合一之教

一、引论 /209

二、知行合一说之内容 /212

三、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 /227

四、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245

第四部分

王阳明论

一、缘起 /275

二、阳明道学之来历 /275

三、阳明道学之宗纲 /284

四、阳明道学之流传 /290

五、余论 /291

附之一:王阳明格竹衍论 /293

附之二: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

/304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王阳明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