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封面

作者:吴婷,刘潜著

页数:218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1336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笔者(吴婷、刘潜)梳理了交际文化的基础理论,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交际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策略、方法。在英语交际文化教学中,讲述一些主要的西方社会习俗,并根据学者的研究所提供的素材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些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简介

  吴婷,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及跨文化交际外语的研究工作。在各类英语教学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了《跨文化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重要性》和《大学英语考试中的文化内容》等文章。同时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改革主持了课题:《大学英语翻译翻译策略中文化因素的实证研究》,参与编写各类大学英语教程及英语类考试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大学英语四级分项教程》,《大学英语四级高阶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应用大学英语》。《雅思考试高分对策丛书》中的《雅思考试核心语法》,《雅思考试阅读部分高分对策》。    刘潜,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的工作。在各类英语专业期刊上发表过《The cognitive code Approach》和《文化空缺与英语翻译》。参与编写各类大学英语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大学英语四级分项教程》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应用大学英语》。

目录

第一章 交际文化
第一节 交际
第二节 文化

第二章 交际文化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交际文化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交际文化的各项理论
第三节 交际文化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交际文化的情况分析
第一节 交际文化中的习俗与规范
第二节 文化观念对交际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基础英语教学环境与现状
第一节 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学背景
第二节 基础英语教学现状

第五章 基础英语教学研究分析
第一节 对基础英语教学的课堂环境分析
第二节 对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分析
第三节 对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分析

第六章 交际文化的差异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交际文化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交际文化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影响
第三节 基础英语教学针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改善

第七章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
第一节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原则
第二节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的方法
第三节 对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四节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内容概述

第八章 对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分析
参考文献

节选

  《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2.角色关系  (1)角色关系的社会类型  影响交际的社会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交际者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可能是差序或垂直的,也可能是平等或平行的。日常交往的情景纷繁复杂,社会角色多种多样,社会关系也各式各样。社会语言学家把形形色色的关系概括为普遍存在的“权势”和“一致性”关系。“权势”通常指上下关系、尊卑关系,也可能以年龄长幼、职业差别、受教育程度高低等情况来确定;“一致性”则指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通常指社会特征(性别、年龄、种族、家乡、职业、宗教、志趣等)的共同性,也可能彼此经验共享、关系亲密等。“权势”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是不能互换的;“一致性”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是可以互换的。语言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就是“权势”和“一致性”关系的标志。通常较正式的语体标志着交际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而比较随便的语体则标志着双方可能比较亲密或者志趣相投等。  角色关系为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理解彼此的信息提供参照系,即起到背景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需要了解对方的角色,并对行为的社会期望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有效进行。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可以通过角色关系预测对方的行为,这就是角色可能起到的预测作用。角色的这种作用当然是社会期望对角色行为的规范作用所决定的,因为社会期望为角色制定了行为的规范。  (2)角色关系的文化差异  角色关系对交际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角色关系对交际的影响可能因文化而异,相同的角色关系可能要求不同的行为、。对交际文化来讲,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来标志“权势”和“一致性”关系,对其解释也因文化而异。在面对面的交往中,有的文化可能受其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偏向“权势”性关系;而有的文化可能正相反,偏向“一致性”关系。相对而言,东方文化似乎更青睐于“权势”关系,西方文化则偏爱“一致性”关系。  人际交往的称呼就很能反映不同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与人交往,如果对方有身份、有地位,则惯常以头衔或官衔来称呼对方,孩子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是绝对不能直呼其名的,规定很严格。即使对方并没有什么头衔、官衔,但出于需要,也会使用一些“档次”较高的社会称呼,比如称非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机关文职人员为“老师”,称医院的护士或一般工作人员为“大夫”,这都是为了体现一种“权势”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的社会规范所决定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人交往时习惯直呼其名,下属对上司直呼其名,孩子对父母直呼其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这种交际行为将本来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转化为“一致性”的平等关系,这是西方文化中“平等”观念的体现。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典型的社会角色关系,中西方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截然不同。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是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他们生育、养育了孩子,孩子就必须尊重、服从父母,因此两者的关系属于“权势”的,是不平等的。父母有权决定或干涉孩子的学业选择、职业选择、婚姻选择。当代中国社会由于“一胎化”政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期望值提升,“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父母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普遍强化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结果是“代沟”越来越深,隔阂越来越大,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表现得更加强烈。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致性”的平等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平等式的沟通、对孩子犯错误的处理、对孩子学习态度所持的平常心以及孩子与父母的融洽相处,这一切都让中国孩子羡慕、期待和渴望。  3.角色关系的变置  (1)交际的正式程度  所谓交际的正式程度,指社会群体对角色规范的重视程度。角色关系因文化而异,有些文化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很特殊。也就是说有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们在交往时出于角色的规范,交际行为较为正式,有的则较为随便。相对地讲,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东方国家比较重视交际的正式程度,这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照。  中国人历来重礼节、讲面子。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受到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影响,人们交往时,特别看重社会地位、看重形式、讲究礼仪,形成了上尊下卑的礼貌习惯,言语行为规范趋向程序化。而美国人随便、坦率、不拘小节,不拘泥于形式,这与他们角色关系中的“平等”取向直接相关。他们认为平等对待任何人,正是对人坦诚、尊重、友好的表现,甚至属于一个大文化圈的欧洲人都感到了这个特点。英国剧作家斯托帕德在他的剧本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美国人当然是非常现代化的,他们特别开放,他们十分坦率,不讲究客套,对人实事求是。他们平等待人,不管其出身、背景和教育如何,他们有什么说什么,对周围的一切都羡慕,没有任何保留、矫饰和故弄玄虚。”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交际文化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