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董文虎,刘冠美著
页数:377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09175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水工程文化学,是自人类从第1次懂得使用水工具、构筑水工程来协调人水关系开始就客观存在,至今从未单独析出专门研究的既古老而又全新的学科。 《水工程文化学:创建与发展》就是对“水工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现象作研究的专门书籍。 《水工程文化学:创建与发展》从水工程文化基本概念出发,运用水工程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方法,去架构水工程文化学基本理论框架;以阐释水工程文化的结构、体系、时间性、空间性、实践性,作为水工程文化学基本理论支撑;并通过提出和介绍水工程文化学在水工程实践中运用的意义、运用的环节和运用的典型案例,展示本学科的实用性。
作者简介
董文虎(虹桥村民),1943年生。泰州市水利局原局长、高级会计师、工程师、非执业注册会计师;扬州大学水利建筑和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江苏省水利厅政策法规特约研究员、泰州市水文化研究咨询小组召集人、泰州市人大法律咨询专家、泰州市老科协专家组组长、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特约研究员、中共泰州党校特约研究员、泰州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顾问、泰州市老年书画协会艺术顾问。 已出版专著:《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论建立水利五大体系》《泰州水利现代化理论研究》《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董文虎诗书画印集》《水利发展与水文化研究》《凤凰河凤祥泰州》《泰州的文化桥梁》《乐水集》《董文虎皴法书唐诗及书画集》计10部;合著《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提升途径》《水与水工程文化》2部;主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讲解》《泰州市水文化研究与实践》2部;顾问《经济发达地区水利发展模式》1部;参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讲义》《泰州印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吴默帛画》3部;参与撰写《中华水文化概论》《中华水文化通论(水文化大学生读本)》《水文化大众读本》3部。独立完成和主笔完成水利科研和水文化研究课题,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获江苏省水利厅、泰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推广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6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获中国会计学会、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江苏省社科联、市级政府部门等不同级次的论文奖40余篇,包括水利部文明委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一等奖、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论文一等奖、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全国水文化论文征文一等奖2篇、中国会计学会水利水电分会论文一等奖2篇、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论文奖等。 曾获全国抗洪模范及部颁全国水利财务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经济工作先进个人和泰州市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曾于1991年、1997年和2008年,将义卖所作书画11.5万元分别捐赠给里下河水灾、靖江长江大堤修复和汶川地震灾区。 刘冠美,(1946-2015年12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3年至196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68年至1978年在水利部第三工程局从事水电站施工,1979年至2006年在四川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主要著作有《水工美学概论》《中外水文化比较》《渠道养护工》《水工程文化内涵及品位的提升途径》(合著)《水与水工程文化》(合著),主编《蜀水文化概览》。研究方向为水工美学、水文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自谓:“生于川,依于川,学水五年,拜水终身;浪迹山水,阅读山水,寄情山水,参悟山水,回归山水,可谓事水者。”
目录
第一节 文化学与建筑文化学
第二节 水工程建筑与水工程文化
第三节 建筑学与水工程建筑学
第四节 水工程文化分类
第五节 建筑文化学与水工程文化学
第六节 水工程文化学的确立
第七节 水工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水工程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方法论概述
第二节 水工程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水工程文化的多维视角
第一节 水工程文化的”点
第二节 水工程文化的”线
第三节 水工程文化的”面
第四节 水工程文化的”体
第四章 水工程文化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水工程文化的”形
第二节 水工程文化的”意
第三节 水工程文化的”质
第四节 水工程文化的”域
第五章 水工程文化的框架结构
第一节 水工程文化结构特征
第二节 水工程文化体系的组成
第六章 水工程文化的区域特征
第一节 水工程文化的地域性
第二节 水工程文化的民族性
第三节 中西方水工程文化异同
第七章 水工程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水工程文化
第二节 苏轼”水学”对水工程文化学的贡献
第三节 近代水工程文化
第四节 现代水工程文化
第五节 现代水工程理念创新
第六节 “文元分析”及创意方法
第八章 水工程文化学的运用与展望
第一节 水工程文化学运用的意义
第二节 水工程文化学的运用环节
第三节 水工程文化学的前景展望
附录
用点、线、面、体的视角研究水利风景区
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照片:泰州凤凰河
封底照片:凤凰河上观凤桥
节选
《水工程文化学:创建与发展》: 上面对水工程文化的研究,已给定了有关可划分为六个层次的内容,实际上这就设定了水工程文化学这门学科,所应该研究的主要范围,水工程文化学研究的对象,也就基本上被划定在其中了。然而,前述对水工程文化之解构,只是在大体框架上规定了水工程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对于一个学科需要深入研究的具体内容尚未作较为具体的交代。目前,人们对水工程文化学的研究,仍不知从何着手,这就有必要为从事水工程文化研究的人,明确指出较为具体的内容,确定各种水工程确切的研究对象才行。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出于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从事的研究。为了这个目的,学科在创建时就要根据这一目的,为该学科设定一定研究宗旨,作为观察、探讨具体事物的指导思想。水工程文化学作为一门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学科,也应先设有自己的学科宗旨,以利于研究的方向或对象不致偏离研究的目的。 研究水工程文化或水工程文化学的动机、目的、宗旨,是一演进性或渐进性的系列问题。宗旨是由目的决定的,目的是由动机形成的。故研究水工程文化学的宗旨,必先从研究水工程文化学的动机、目的及宗旨之间的关系开始。 作为名词的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是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而作为动词的动机,则又多称为“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动机的实质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所以说,动机是一种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设立一门学科的动机,是学科设立之前的一种意念,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去从事学科的设立工作;学科设立的先决条件是持有设立这一动机的人群,已不仅仅是极少数个体的探求,而是由个体发展为或少或多的群体。进而,这些人在学科的设立过程中,一些研究得较深的人,这种学科设立意念性的动机便会逐步转换成一种系列性的,或明确或尚未完全明确的,或可以整理成文或虽暂时不能成文,但比动机更具体、更完整、更现实的东西——目的。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或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是以目的为依据的,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随着活动层次的不同,就有了目标、目的的不同。一般来说,目标包括目的。从设立学科的动机到设立学科目的的形成,就开始说明这一学科正在形成的演进之中;当研究的目的已比较完备、比较明确时,这些诸多的目的就必然要形成一个科学的、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宗旨。宗旨,指主要的思想或意图、主意。一门新学科的宗旨,就是设立学科的意图,也是设立这一学科的一个标志,是主导学科设立后发展方向性的东西,学科的研究是以宗旨为准绳的,一切研究将围绕宗旨而进行。因此,由研究动机演进成研究宗旨,便成为学科设立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研究动机 由于文化的包容性极大,一切人类非本能的行为结果,都可被文化包容在内。故而文化与文化结构内诸要素结合的研究就会屡有创新,也会层出不穷,使“文化学”成为20世纪以来人们重点和热衷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对以某一行业或某一事物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分类文化,更是受到重视。因为这些研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事物的进步。“水工程文化”也在这一研究大潮中,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尤其为涉水行业的人群所关心,成为人们在从事水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用等活动中的一种强烈的意念。从事水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用等活动的人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是受某种思想意识支配的,水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用等的一切活动也同样要受水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用等相关人员以及受益人的思想意识所支配。水工程与其他一切文化要素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当水工程发展表现在阶段的徘徊发展时期,文化热潮引来的各种行业、各种事物结合研究的话题正好给涉水的工作和研究人员一个很好的启发,或许“水工程文化”可以给人们创立另一种有别于传统水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水工程以不同意境。无论这种意境与传统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用的水工程的意境是什么关系,总之应该会形成两个不同层次意境的范畴。那么,对水工程文化学的研究,或许就可以把水工程的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用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设立水工程文化学的动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