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简明清史-戴逸文集-(全两册)

封面

作者:戴逸

页数:2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02520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戴逸著的《简明清史(共2册)/戴逸文集》分为两册,编写工作历时七年,分别初版于1980年和1984年,是我国较早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南,全面、系统阐释鸦片战争以前清代历史的专著。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叙事清晰、语言质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科清史教材和清史学习入门书中的权最之作,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戴逸教授最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他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

本书特色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戴逸教授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科清史教材和清史学习入门书中的权威之作。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戴逸教授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科清史教材和清史学习入门书中的权威之作。

目录

《第一册》

第一章 满族的兴起与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形势和早期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二、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明末农民大起义

第二节 满族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内的历史发展

一、满族的先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二、明王朝对女真的管辖及女真各部的发展

第三节 满族的兴起和后金政权的建立

一、建州三卫的设置和海西四部的形成及其发展

二、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及后金的建立

三、萨尔浒之战与后金进入辽沈地区

第四节 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一、满族社会的奴隶制时代

二、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

第五节 后金的政治改革和对明战争

一、政治改革和后金政权的封建化

二、皇太极即位与对明议和的策略

三、两次对朝鲜用兵

四、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

五、皇太极对明朝的战争

第二章 清军入关镇压农民起义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一节 清军人关与李白成、张献忠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一、满汉贵族官僚地主相勾结和清军入关

二、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三、在大顺军推动下北方各省农民的抗清斗争

四、清军进攻南京和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

五、清军南下和南明几个政权的覆灭

六、江南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七、张献忠大西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 大顺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斗争

一、大顺农民军余部联明抗清策略的实现

二、联明抗清阵线形成后的全国抗清高潮

三、全国抗清斗争的深入发展

四、联明抗清阵线的弱点及其失败

第三节 大西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斗争

一、大西农民军余部坚持抗清斗争

二、大西农民军的失败

三、抗清斗争的余波——夔东十三家军

第四节 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

一、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

第三章 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及早期的统治政策

第一节 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

一、维护满族贵族特权的措施

二、对汉族地主阶级的笼络与控制

第二节 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一、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二、圈地、投充和逃人法

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与皇权的加强

……

《第二册》

节选

第一章 满族的兴起与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形势和早期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当十七世纪前期,满族崛起于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世界和中国正处在剧烈的革命和动荡之中。  这时,英国是全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最领先的国家。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一场由中世纪以来英国的全部社会发展进程所准备起来的革命。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最后必然要冲破封建旧制度的桎梏。革命以后,英国国内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秩序。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推动着欧洲和北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中国正经历着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伟大农民革命。这场革命在性质上、作用上以及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上不同于英国的革命。它是一场单纯的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周期性危机的新爆发。封建社会中的农民革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但是,单纯的农民革命不可能根本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其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封建制度在改变了某些环节和某些形式之后仍被保留下来。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准备好了必要的条件,只有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之后,才能给封建旧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封建主义必将被资本主义所代替,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历史并没有离开这一发展趋势。当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社会上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没有外力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但十七世纪前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充分发展起来,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的后期,离资本主义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十分强固,地主阶级残酷地剥削农民,掠夺了农民的大部分生产物,农民无法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只有在农业劳动之外,全家男女老幼辛勤地从事副业和家庭手工业,才能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在地主阶级的剥削下,农业和小手工业到处强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强大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础。  第二,由于新的经济力量发展不充分,相应地新的政治力量也发展不充分。当时,少数城镇中虽然有了许多手工业工人和一些经营工商致富的人,也发生了一些暴动和斗争,但总的来说,中国社会上还没有产生出像西欧市民等级那样足以和地主阶级对抗的强大政治力量。  第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权机构庞大,组织完备,广泛地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强大、有效的镇压手段。它顽固地阻挠一切新事物的成长,拼命维护旧基础。  第四,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个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广大的腹地,经济、文化就比较落后,还有偏僻地区和边疆地区则仍然停留在封建初期阶段或奴隶制阶段,甚至原始社会阶段。在西欧,许多独立的国家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先进国家受周围后进地区的干扰比较小,因此,英国得以首先突破封建制度,树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跨入资本主义,此后两百年左右,西欧各国由于自身的发展以及彼此的影响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可是,在像中国这样由一个政府统治的、发展极不平衡的封建大国内,一小块经济最领先的地区被周围大片的后进地区所包围,不可能单独地摆脱封建制度的羁绊首先进入资本主义。  第五,十七世纪前期,作为官方哲学的典型的封建意识形态——宋明理学已走过了全盛时期,但还远远没有衰竭死亡。在封建政权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它仍然是中国社会前进的重大绊脚石。  由此可见,中国要发展到资本主义,还需要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艰难曲折,还需要提高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清代前期的二百年,中国历史还在一条崎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就总体而言,十七世纪前期的中国,已经落在西欧一些先进国家的后面。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简明清史-戴逸文集-(全两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4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