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梅举主编
页数:203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131841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内十余位从事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著名专家撰写而成,汇集了当代房颤微创外科的最新成就与进展。本书从心脏应用解剖、房颤发病机制研究入手,详细阐释了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原理和各种技术,内容涉及房颤的导管介入消融手术、经典的Cox迷宫Ⅲ型手术、射频消融Cox迷宫Ⅳ型手术、冷冻消融Cox迷宫Ⅳ型手术、最新的“杂交”技术,以及单纯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技术。并重点介绍了梅氏微创房颤手术、微创右胸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应用双极消融钳行Cox迷宫Ⅳ型手术的详细技术。此外,对于房颤外科手术麻醉及围术期处理也有相关的内容介绍。全书贯穿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内容丰富、技术新颖、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临床医师和医学生阅读,尤其适合于从事房颤研究的心血管内科、外科、麻醉、重症监护的医师及医学生的学习与参考。
作者简介
梅 举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工作站导师。1979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现空军军医大学)军医系,同时参军入伍。1984年获得学士学位,并同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现海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在上海长海医院心胸外科工作,1991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现海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任长海医院心胸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人才引进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工作。现任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微创胸心血管外科协会委员、亚洲心胸外科协会委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国际心血管病杂志》、Ann Thorac Surg中文杂志、Innovations: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in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Surgery中文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从事心胸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30余年,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蔡用之、汪曾炜、张宝仁教授,对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冠心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胸部大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及微创外科治疗有很高的造诣。1996年开始房颤的研究,在国际上独创梅氏微创房颤手术(全胸腔镜下左胸径路微创房颤手术)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极钳消融房颤手术术式,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一站式微创外科心外膜/导管心内膜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上述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远期效果。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开展了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国内最早提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概念及手术指征、围术期处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创新一项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病变。在国内首创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是国内最早开展胸部大血管病“杂交”手术的专家之一。施行各类心血管手术12 000余例,成功率达到98%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本。承担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共5项。 梅 举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工作站导师。1979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现空军军医大学)军医系,同时参军入伍。1984年获得学士学位,并同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现海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在上海长海医院心胸外科工作,1991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现海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任长海医院心胸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人才引进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工作。现任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微创胸心血管外科协会委员、亚洲心胸外科协会委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国际心血管病杂志》、Ann Thorac Surg中文杂志、Innovations: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in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Surgery中文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从事心胸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30余年,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蔡用之、汪曾炜、张宝仁教授,对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冠心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胸部大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及微创外科治疗有很高的造诣。1996年开始房颤的研究,在国际上独创梅氏微创房颤手术(全胸腔镜下左胸径路微创房颤手术)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极钳消融房颤手术术式,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一站式微创外科心外膜/导管心内膜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上述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远期效果。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开展了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国内最早提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概念及手术指征、围术期处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创新一项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病变。在国内首创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是国内最早开展胸部大血管病“杂交”手术的专家之一。施行各类心血管手术12 000余例,成功率达到98%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本。承担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共5项。
本书特色
本书由国内十余位从事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著名专家撰写而成,汇集了当代房颤微创外科的最成就与进展。本书从心脏应用解剖、房颤发病机制研究入手,详细阐释了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原理和各种技术,内容涉及房颤的导管介入消融手术、经典的Cox迷宫Ⅲ型手术、射频消融Cox迷宫Ⅳ型手术、冷冻消融Cox迷宫Ⅳ型手术、最的“杂交”技术,以及单纯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技术。并重点介绍了梅氏微创房颤手术、微创右胸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应用双极消融钳行Cox迷宫Ⅳ型手术的详细技术。此外,对于房颤外科手术麻醉及围术期处理也有相关的内容介绍。全书贯穿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内容丰富、技术新颖、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临床医师和医学生阅读,尤其适合于从事房颤研究的心血管内科、外科、麻醉、重症监护的医师及医学生的学习与参考。
目录
第一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003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解剖变异004
第三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病理改变与临床意义005
参考文献007 第二章 房颤的电生理基础007
第一节 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基础009
第二节 房颤发病的电生理基础012
第三节 房颤持续的电生理基础015 参考文献017 第三章 心房颤动与心房重构017
第一节 电重构020
第二节 心房结构重构022
第三节 心房收缩功能重构023
第四节 心脏自主神经重构与房颤02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029
第一节 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研究030
第二节 中国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033
第三节 不同致病因素人群中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研究038
参考文献043 第五章 房颤的导管介入治疗043
第一节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适应证和禁忌证044
第二节 房颤机制和导管射频消融策略045
第三节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操作步骤050
第四节 房颤射频消融术抗凝方案052
第五节 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及其处理055
第六节 治疗效果及评价056
参考文献058 第六章 心房颤动外科治疗的进展058
第一节 历史概况060
第二节 迷宫手术的发展066
第三节 微创房颤消融手术068
参考文献070 第七章 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房颤动070
第一节 概述070
第二节 手术指征071
第三节 术前准备071
第四节 手术操作078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079
第六节 结果与评价081
参考文献003目 录084 第八章 梅氏微创心房颤动消融术084
第一节 概述085
第二节 手术指征085
第三节 术前准备085
第四节 手术操作090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091
第六节 结果与评价094
参考文献096 第九章 心房颤动的微创外科治疗096
第一节 Wolf Mini-maze手术概述096
第二节 手术指征097
第三节 围术期处理原则097
第四节 手术操作101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03
第六节 结果与评价105
参考文献106 第十章 仰卧位双胸径路左心房Box房颤消融术106
第一节 手术指征107
第二节 围术期处理原则107
第三节 手术操作111
第四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12
第五节 结果与评价113
参考文献114 第十一章 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的外科治疗114
第一节 二尖瓣病变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115
第二节 瓣膜病合并房颤的药物治疗Moder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004 现代心房颤动 微创外科学116
第三节 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117
第四节 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手术治疗128
第五节 消融手术存在的问题129
参考文献130
第十二章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130
第一节 概述131
第二节 手术指征131
第三节 围术期处理原则133
第四节 手术操作136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38
第六节 结果与评价139
参考文献142 第十三章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的微创外科治疗142
第一节 概述143
第二节 手术指征144
第三节 围术期处理原则144
第四节 手术方法148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49
第六节 结果与评价151
参考文献153 第十四章 梅氏微创房颤手术与“杂交”技术治疗房颤153
第一节 概述156
第二节 房颤“杂交”手术指证157
第三节 房颤“杂交”手术的围术期处理158
第四节 房颤“杂交”手术技术163
第五节 房颤“杂交”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64
第六节 “杂交”手术治疗房颤的结果与评价166
参考文献005第十五章 心房颤动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169
第一节 术前评估176
第二节 术前用药178
第三节 梅氏微创房颤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185
参考文献187 第十六章 心房颤动外科治疗的围术期管理187
第一节 术前准备192
第二节 术后监护和处理原则195
第三节 术后随访和房颤复发的处理196
参考文献198
英汉缩略语200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