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岚清
页数:263 页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0401986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1插图2书摘 人们对音乐的喜好虽然有主观因素,但音乐本身的确也有高雅与低俗、好听与不好听的区别。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音乐呢?音乐家有音乐家的标准,一般人有一般人的标准。在这里,我先说说我的标准。对我这样一个音乐爱好者来说,标准很简单,就是“旋律优美,寓意深刻”,能够“久盛不衰,百听不厌”。 我们通常把经过人们的长期欣赏而筛选、保留下来的,能够“久盛不衰,百听不厌”的,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称为“经典音乐”。经典音乐或称严肃音乐、艺术音乐,英语通称Classical Music,也可以译成“古典音乐”,为了不被误解为“古典主义音乐”,我一般称作“经典音乐”。这种音乐通常艺术语言丰富,表现技法精湛,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纯正的艺术品质,以及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欣赏这样的音乐,能够提高人的审美品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我认为,欧洲经典音乐就属于好的音乐。当然,好的音乐也不止欧洲经典音乐,我国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如《二泉映月》、《良宵》、《月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还有运用西方音乐理论和技法创作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芭蕾舞音乐《红色娘子军》等,我也非常喜爱。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虽然不像文学、戏剧那样,内涵比较明确,让人能有具体的理解,但经典音乐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作曲家也有其创作动机。特别是“标题音乐”出现后,作曲家甚至为其音乐作品标出了明确的内涵。当然,无论如何,音乐的内涵和视觉艺术相比,不可能像视觉艺术那样具体、明确。好的音乐,我们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上的提升。所以,我们不要太介意“懂不懂”音乐,更不要让它成为享受和感受音乐的障碍。 先以器乐曲为例。总的来说,舒缓而低沉的旋律往往会使聆听者产生忧伤的情绪,而高亢的旋律则使人精神振奋。如果两者相结合,则会使人的情绪产生跌宕起伏的变化。例如,人们在听进行曲时,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奋精神的效应,如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比才的《卡门》序曲、马奎那的《斗牛土之歌》等。在听到安魂曲或哀乐时,就会使人有悲伤和肃穆的感觉。浪漫主义时代的许多乐曲都是抒情、写景的,听了以后
本书特色
《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是为那些没有听过,或者没有现场聆听李岚清同志讲座的读者而编的。阅读本书不仅能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让你从中获得切身的体验,得到更多的教益。 这《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对于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录
节选
《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一书,是李岚清同志继《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李岚清音乐笔谈》的出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办、文化艺术界的强烈反响。 《音乐·艺术·人生――关于的讲座》一书,是以“音乐·艺术·人生”为主题的40余场讲座的精华荟萃。讲座结合李岚清同志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独特的工作生活经验、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古今中外的鲜活事例,展示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与人生的特殊关系。从艺术教育到提高全面素质,从全脑开发到培养创新能力,从经典音乐到通俗歌曲,从音乐到人生,从工作到生活,从内政到外交,内容广博而生动,内涵深刻而丰富。书后还附有DVD9光盘一张,内容包括120多分钟的讲座现场录象和20分钟的专题介绍片《穿越时空的乐章――走进李岚清的“音乐艺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