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

封面

作者:田洁著

页数:266页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68562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曾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蕴含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内涵。然而,自20世纪以来,民族器乐在西方交响乐的冲击下,随着中国文化的优越感的丧失,自身的优越感亦丧失殆尽。跟随西方音乐近百年的中国人,今天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站稳我们民族音乐的根基,以一种客观的、开放的立场来传承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以一种创新的、包容的态度去编创出民族器乐的新乐章,使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长久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正是《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的写作目的。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包括民族器乐历史发展、乐器形制、审美意蕴、演奏形式、艺术流派、创作手法等;二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创配,包括民族器乐的创作技巧、编配技巧以及创配手法上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在章节的安排上,第1至3章对应着前者,第四至六章对应着后者,具体如下。 第1章主要研究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特征、演奏形式。对民族器乐从远古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社会时期到近代的延伸及其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转型,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近些年的新发展,论述清晰、简明,全面呈现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纵向发展面貌。在此基础上,又延伸至民族器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艺术特征、演奏形式等内容。第二章主要研究民族乐器。本章在乐器分类法的选择上,避免“八音”分类法的沉与厚以及“萨克斯”分类法的板与冷,直接选用“吹拉弹打”的分类法,让读者从视觉上、心理上都能感受到它的动感与活泼。在每一类乐器中,有选择地论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乐器,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后面研究民族创作与编配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三章是民族器乐创作规律的总结与提炼,囊括了民族器乐的标题、曲式、织体、旋法、宫调等内容。 第四章是民族器乐创作技巧的探讨,从简单的二声部创作到复杂的四声部创作,再到相对成熟的小乐队创作,逐步探索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的技能,从和声布局、织体选择、低音写作、乐器编配等方面依次展开。第五章是民族器乐编配技巧的研讨,从旋律、和声、低音的功能分配上,分别阐述了每一种乐器分配的可能性与适用性,并从整体布局上给出实用的编配建议。第六章是民族器乐新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分析,针对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或建议,以促进民族器乐艺术迈向新的阶段。 由以上内容可知,对于民族器乐研究者和创作者来说,既要熟悉民族乐器的形制规格、演奏技巧、音响特色,又要掌握和声、配器、曲式等作曲技术,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出真正适合民族器乐发展的新道路,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新作品,对于民族器乐的发展大业来说,既需要理论上的引导,也需要创作上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者在民族器乐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微薄的努力与尝试,并将研究结果集成《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希望可以对民族器乐的进一步发展有些许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田洁,现任职于山西大学从事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任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

本书特色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特色、自成体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曾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蕴含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内涵。然而,自20世纪以来,民族器乐在西方交响乐的冲击下,随着中国文化的优越感的丧失,自身的优越感亦丧失殆尽。跟随西方音乐近百年的中国人,今天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站稳我们民族音乐的根基,以一种客观的、开放的立场来传承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以一种创新的、包容的态度去编创出民族器乐的新乐章,使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长久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正是《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的写作目的。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包括民族器乐历史发展、乐器形制、审美意蕴、演奏形式、艺术流派、创作手法等;二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创配,包括民族器乐的创作技巧、编配技巧以及创配手法上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在章节的安排上,至3章对应着前者,第四至六章对应着后者,具体如下。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特色、自成体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曾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蕴含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内涵。然而,自20世纪以来,民族器乐在西方交响乐的冲击下,随着中国文化的优越感的丧失,自身的优越感亦丧失殆尽。跟随西方音乐近百年的中国人,今天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站稳我们民族音乐的根基,以一种客观的、开放的立场来传承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以一种创新的、包容的态度去编创出民族器乐的新乐章,使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长久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正是《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的写作目的。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包括民族器乐历史发展、乐器形制、审美意蕴、演奏形式、艺术流派、创作手法等;二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创配,包括民族器乐的创作技巧、编配技巧以及创配手法上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在章节的安排上,至3章对应着前者,第四至六章对应着后者,具体如下。
  章主要研究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特征、演奏形式。对民族器乐从远古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社会时期到近代的延伸及其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转型,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近些年的新发展,论述清晰、简明,全面呈现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纵向发展面貌。在此基础上,又延伸至民族器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艺术特征、演奏形式等内容。第二章主要研究民族乐器。本章在乐器分类法的选择上,避免“八音”分类法的沉与厚以及“萨克斯”分类法的板与冷,直接选用“吹拉弹打”的分类法,让读者从视觉上、心理上都能感受到它的动感与活泼。在每一类乐器中,有选择地论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乐器,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后面研究民族创作与编配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三章是民族器乐创作规律的总结与提炼,囊括了民族器乐的标题、曲式、织体、旋法、宫调等内容。
  第四章是民族器乐创作技巧的探讨,从简单的二声部创作到复杂的四声部创作,再到相对成熟的小乐队创作,逐步探索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的技能,从和声布局、织体选择、低音写作、乐器编配等方面依次展开。第五章是民族器乐编配技巧的研讨,从旋律、和声、低音的功能分配上,分别阐述了每一种乐器分配的可能性与适用性,并从整体布局上给出实用的编配建议。第六章是民族器乐新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分析,针对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或建议,以促进民族器乐艺术迈向新的阶段。
  由以上内容可知,对于民族器乐研究者和创作者来说,既要熟悉民族乐器的形制规格、演奏技巧、音响特色,又要掌握和声、配器、曲式等作曲技术,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出真正适合民族器乐发展的新道路,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新作品,对于民族器乐的发展大业来说,既需要理论上的引导,也需要创作上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者在民族器乐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微薄的努力与尝试,并将研究结果集成《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希望可以对民族器乐的进一步发展有些许的促进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装饰艺术概述
第一节
装饰艺术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装饰艺术的分类与价值
第三节
装饰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
第四节
装饰艺术的创作条件

第二章
装饰艺术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装饰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装饰艺术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外国装饰艺术的历史演进

第三章
装饰艺术的设计原理

装饰艺术的题材选择
第二节
装饰艺术的构图设计
第三节
装饰艺术的造型设计

第四章
基于视觉原理的装饰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的视觉要素
第二节
装饰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
第三节
装饰艺术设计的视觉形式

第五章
装饰作品的创作与表现

装饰作品的创作与设计
第二节
装饰作品的表现

第六章
装饰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设计中的装饰艺术
第二节
标志设计中的装饰艺术
第三节
书籍装帧中的装饰艺术
第四节
广告设计中的装饰艺术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传承与创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7609.html